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六朝遗胜(陈淑芬)

​​ 六朝遗胜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六朝遗胜》中国当代作家陈淑芬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六朝遗胜

一座题着“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石坊,是明万历年间所立。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随老师沈约在乌镇读过书。昭明书院,立西栅主街道,也得名于萧统在乌镇筑馆读书的故事萧统因英年早逝没能当上皇帝,但却有他编辑整理的《昭明文选》留世,这可是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

小镇浓重的读书风气由此而生,昭明书院可谓开乌镇文运之始,成为名人大家荟萃之地。据说,就这个小小的镇子,历史上进士及第的竟有64人,另还有136名荫功袭封者。即使在中国最为动荡的南北朝时期,也从未影响乌镇文人们读书作文的雅兴。

河水静静流淌,不疾不徐,执着而虔诚。立于小河边,思绪便在飞。

几十年前,有一位从乌镇走出的文学巨匠乡愁百结,他就是远在北京城里的茅盾。

茅盾在乌镇生活了十三个年头,他的作品中总会留下小镇的影子。他每每为故乡而自豪:“……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这是他在散文《大地山河》中所说。在茅盾眼中,乌镇赛过世外桃源。

古朴的昭明书院的后侧,就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和作品展馆。从第五届“茅奖”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小小的乌镇,怎能不光彩?

乌镇观前街,一座普通的民居在秋日的阳光下静静立着,这是一座传统木构架的房子,正是茅盾曾经的家。伫立在此,我还会想起另外一个人,一个清秀的少年曾经在这里进进出出,这是木心。十年前,中国读者还不太熟悉他的名字。他80岁时才在大陆出书,却突然爆红。最早真正掂量出他分量的是陈丹青,一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画家。他是木心的学生,也是他最大的仰慕者。

木心姓孙,在这个水乡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他是茅盾的邻居和远亲,喜欢看书,而镇子里只有茅盾家的书多。木心正是从茅盾家的书房里,初窥到西方文学艺术的堂奥。历史有意无意地哺育出了一个海外华人文化界的传奇大师。

他原本是位画家,却怀着文学的梦。1982年,55岁的木心因各种原因悄然离开上海,远赴美国纽约定居,做起了他的“文学鲁滨逊”。这一“流浪”倒成就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大家。他的画成为20世纪中国画中首次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同时还出版了十几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木心的文学作品,语言精致,融和中西文化的睿智,留下太多的空白任人去想象,文风不同于眼下中国的语境。

[1]

作者简介

陈淑芬,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