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公孙胜缘何两次隐退?(侯文君)

公孙胜缘何两次隐退?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公孙胜缘何两次隐退?》中国当代作家侯文君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公孙胜缘何两次隐退?

梁山首义元老公孙胜位列参与军机的四巨头之一,地位身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但缘何两度退隐而且即使宋江也对其徒叹奈何,须知,他可是最早倡议劫夺生辰纲的关键人物,没有他跟刘唐的投奔晁盖义举,或许就没有水浒各路英雄的粉墨登场。那么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这跟以下七个人物密切相关。

一是失望于晁盖

公孙胜属于孤家寡人的单帮独行侠客,投奔的晁盖原本使其仰慕已久,以此放弃悠闲道人生活,准备尘世间建功立业,能够上山落草也自在其预料之中,随着梁山的日益壮大,一清道人不喜反忧,何故?缘于他对晁盖是失望了,在梁山他没有亲随,唯有的就是托塔天王的哥哥荫庇,可是江州劫牢之后,晁盖居然提出让位于宋江,这不由得使公孙胜怅然若失,以他的睿智眼光,他已然看出晁盖并非宋江的对手,而且自己的唯一靠山就是晁盖,而且别无亲近。所以就在迎接宋太公上山的宴会上顺势提出回家关顾老母的心愿,那也水到渠成。此时不退更待何时?

二是忌惮于宋江

公孙胜自然不是宋江的亲派嫡系,何况宋江上山并且一应随带压倒多数的强悍将领入伙,李广秦明李逵戴宗张横张顺穆弘李俊燕顺等多位好汉哪个值得小觑?还有的就是首义七雄个个还都沾染宋江通风报信的恩泽,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自然会成为宋江排挤的天然对象,而且宋江上山之后的所作所为已然敲响了两人不能志同道合的相反信号,与其身处危境与晁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如急流勇退自谋出路,全身而退较比漩涡漂流的争斗似乎来得合算,还用宋江斩杀自己吗?

三是回避于吴用

吴用当然是梁山的智囊核心人物,而且是实则纵横捭阖的军事指挥。凭借一清道人的一双慧眼,在晁盖和宋江的你我选择上,吴用肯定会站队宋江,因为晁盖大字不识一箩筐,而宋江笔吏娴熟,江湖名气遐迩有声。江州派一出场就已然宣告两大势力的高低胜败,自己在跟吴用的争斗中肯定甘拜下风,两虎相斗既无必要,也无意义,与其老鼠钻在风箱里两头受气,毋宁回归山林做个闲云野鹤来得自在,因为梁山的天地似乎自己已然多余,甚至会加重派别的明争暗斗,听之任之也是最佳选择。他自忖一拳难敌四手,能跟吴用强撄兵锋吗? 四是让位于朱武

二次被迫出山之后,虽有自己破高廉、收乔道清、降樊瑞等赫赫战功足可笑傲江湖,稳坐梁山。但此时的神机军师朱武已在梁山作为宋江的棋子开始与自己分庭抗礼,论实力自己只有樊瑞项充李袞三将,何况也是宋江的亲解其缚的江湖笼络,而自己仿佛并未被三将感恩戴德,因其三人却是李逵的副将;而朱武最起码有杨春陈达周通李忠甚至史进鲁智深等人的死心塌地地追随抑或佩服。以此,他还是觉得自己类同虚设,因为行军布阵都是朱武的特长,自己专擅的只是法术而已,军阵真正的日常序列却是朱武指挥排布,其实就是常务副总长,跟后起之秀的实力人物争什么短长呢?

五是担心于蔡京

招安之后,梁山兵马自然得受朝廷节制,而当朝权臣蔡京却是自己的第一敌人。智取生辰纲的首谋即是自己,这众所周知得不容置疑,晁盖已死,自己就是敌我风口浪尖上的最大众矢之的。而且他对奸臣蔡京的险恶为人自是洞察于心,朝中大臣都被其陷害无数,单凭自己孤掌难鸣茕影孓立的微薄之力,似乎确凿只能成为刀俎鱼肉,早晚吃定蔡京高俅童贯等四位奸臣的哑巴亏必是当然归宿,因为三人都吃过梁山包括自己的苦头。事实证明,公孙胜所虑的确不无道理,就连相对自己“罪恶”小于三人的宋江卢俊义都被毒杀而死,假如征战方腊,自己的结局定然不会好于其右。你说是吗? 六是忧伤于方腊

方腊建立政权攻城略地的壮举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这在招安大计上面我们可以窥见公孙胜的影子,他从来没有对招安行动推波助澜,而是坐视旁观,从未积极主动表达意见。他的消极正说明他的老谋深算的必要,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知道自己制止不了宋江的招安之举。那么到了如此地步,同是强盗的志同道合之人,却要同室操戈似乎有失公允,这还不同于征辽的民族抗争,也不同于攻伐不成气候的田虎王庆之战,因为方腊政权政通人和,势呈燎原,深入人心,似乎这才是公孙胜内心憧憬理想境界,可是自己却去杀戮荼毒同志,实在问心有愧。能去吗?

七是遵命于师父

幸好二次出山之前,他跟宋江有过君子约定:自己是借,就是临时为梁山所用,这出于自己对梁山的深厚感情;但不是卖,就是自己随时可以告老还乡,而梁山不能为难。还有的就是师父罗真人的“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预言使其刻骨铭心。以此一俟等到梁山兵马屯驻汴京陈桥驿,公孙先生知道这就是自己归隐空门的最佳时机,尘世奢望的乱丝已然断绝,何来煮豆燃豆萁的悲剧重演?吾其还也,自己原本就跟宋江志不同不相与谋!无休止的浪费自身资源何况还是与自己的同志方腊兵戎相见,何苦呢?

所以,身为梁山四巨头的公孙胜就毅然退隐江湖了。而且两次隐退,宋江竟然没有真正挽留,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两人裂痕其实昭然若揭。江湖凶险的诸多人众,即是也有同志朋友良师的缘由纠葛,也有敌人抑或对立面的幻影对垒,方才有了他的急流勇退而义无反顾。各得其所才会顺其自然,大家想来,不是吗?[1]

作者简介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