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八诗非一时所作,如李光弼诗"洒泪巴东峡",严武诗"怅望龙骧茔",则二诗在夔州作无疑。如李邕诗"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则是史朝义未平,正经营河北之日,当在广德之前,盖自宝应、广德至大历初,有此作也。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作品别名;古诗八首

创作年代;唐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杜甫

诗词正文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1]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几然强寇敌。贯穿百万众,出主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扼。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作品赏析

【鹤注】八诗非一时所作,如李光弼诗"洒泪巴东峡",严武诗"怅望龙骧茔",则二诗在夔州作无疑。

如李邕诗"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则是史朝义未平,正经营河北之日,当在广德之前,盖自宝应、广德至大历初,有此作也。今按:诗序所云,乃一时追思之作。观哀郑虔诗云"秋色余魍魉",当是大历元年之秋。其云:"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因此时吐蕃未靖,河北降将阳奉阴违,故有此语,非为史朝义而发也。葛常之曰,曹子建、王仲宣、张孟阳,有《七哀》诗,释者谓病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悲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子建之哀,在于独栖而恩妇;仲宣之哀,在于弃子之妇人;张孟阳之哀,在于已毁之园寝:是皆一哀而七者具也。老杜之《八哀》,则所哀者八人也。

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八公前后存殁,遂不铨次焉。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3]

盛唐伟大的诗圣杜甫是大家都喜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很多诗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就表现了作者济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也表现了他的圣人情怀。[4]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