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党圣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党圣元
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出生 1955年9月16日
陕西子洲县
国籍 中国
别名 盛源
母校 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党圣元 (1955年9月16日 - ) 男, 笔名盛源 陕西子洲县人,汉族。197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陕西省图书馆工作。198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敏泽先生研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1986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6年8月至今,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文艺理论领域的研究工作。

个人经历

1999年10月至2010年8月,党圣元一直担任文学所担任业务副所长[1],同时还担任《文学评论》副主编、所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所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教授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2],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系列文学片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0年8月起,党圣元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等。并且担任《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委、《中国文化研究》编委、《西北大学学报》编委、《中国文学年鉴》编委等。

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证书[3]

研究方向

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治学方面,崇尚前辈学者的严谨治学精神,以为还是古人提倡的那种厚积薄发、博观约取的治学态度更为符合人文研究的规律,并认为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应耐得住寂寞,要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所以能否养成虚一而静的学术人格便至关重要。

通过多年的潜心研思,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史研究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实践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个人的研究特点。

研究贡献

主持、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大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学所重点课题等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获奖奖项

参著《华夏审美风尚史》获第5届国家图书奖(2001年);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范畴和体系》获第3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3等奖(2000年),文学所首届中国文学研究奖(2001年);

《论文学价值观念的基本规定性》获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颁发"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2001年);

《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届青年优秀成果论文奖(1992年);

《魏晋思潮与士人的生命视境》获1996年文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1997年);

《钱钟书的文化通变观和学术方法论》获文学所200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2002年),等等。

重点课程

从1994年始,先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的研究生以及国外访问学者讲授过"中国古代文论"、"中国美学史"、"文心雕龙研究"、"李贽文学思想"、"中国文化与中国诗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史料学"等课程。

多年来,围绕《周易》与古代文学思想、道家思想与传统文论、《淮南子》美学思想、汉魏六朝学术文化与文论思想、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审美风尚、苏轼的文学思想、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以及文学价值理论等专题,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富有理论创见的学术见解,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种(见主要著述目录)。一些学术见解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曾有多篇论文被一些刊物、书籍转载,或者其中的一些观点被别人在论文中多次引用。

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系》,《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

《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文艺研究》1998年第3期;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论管见》,《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

党圣元

来自 中国网 的图片

《传统文论诠释中的视界融合问题》,160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文摘;

《钱钟书的文化通变观和学术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钱钟书的文化通变观和学术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1年第1期;

《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学术访谈),《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学科范围、体系建构与书写体例--古代文论研究中诸问题的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返本与开新:本体性阐释与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8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5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3期文摘);

《对话与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之生成》,《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12000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进步"观》,13000字,《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期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6期文摘;

《如何阐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文论范畴》,10000字,《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秋之卷;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12000字,《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断裂与融合--兼谈古代文论研究中的过度阐释问题》,《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8500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主导多元 综融创新》,12000字,《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4200字,《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春之卷;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命题的学术价值之再认识》,15000字,收《文艺学的走向与阐释》,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

《学科意识与体系建构的学术效应--关于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学科的一个反思》,7000字,《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谈"易象"》,《思想战线》1986年第3期;

《〈淮南子〉对于情感与审美关系之认识》,《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0月;

《象·实象·假象》,《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淮南子>的艺术创作论和审美鉴赏论》,《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

《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思想战线》1989年第1期;

《<淮南子>的美论》,《文学评论》丛刊第31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3月;

《论汉魏六朝的赋体源流批评》,《延安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综述》(上),10000字,《丽水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综述》(下),《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徐干〈中论〉叙录》,18000字,《差异》第3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魏晋思潮与士人的生命视境》,收《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7000字;

《魏晋思潮与六朝人格审美风尚》,收《华夏民族审美精神鸟瞰》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魏晋名理学与六朝审美主体精神》,16000字,《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苏轼的文章理论及其美学特质》,《人文杂志》1998年第1期;

《苏轼诗学批评之义理及其特点》,14000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苏轼诗学观平议》,《延安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张问陶诗歌及其诗论》,5000字,收《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6月;

党圣元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章学诚的传记写作理论与实践》,19000字,《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夏之卷;

《清代碑志义例:金石学与辞章学的交汇》,《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论文学价值评价标准及其方法论原则》,《小说评论》1997年第3期;

《论文学价值观念之规范》,《中外文化与文论》第4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与反命题之间》,《中外文化与文论》第4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文化维度》,《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文化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30日;

《强化人文研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化担当职责》,《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16日;

《大众媒介文化及其社会影响辨析》,9600字,《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文学研究文摘》2010年第1期文摘;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全国第一届中国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前言》,6000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视觉文化与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呈现》,3000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7日第5版;

《新世纪呼唤文学的尊严》,《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7日第2版,3000字;

《建构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0日,3000字;

《本质抑或去本质、反本质:新世纪以来中国文论研究的两种思路论衡》,《文艺争鸣》2010年1月号,18000字,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6期头条全文转载;

《新世纪中国文论回顾:问题与模式》(学术访谈),《丽水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0000字;

《新世纪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格局、问题意识及方法范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4000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文摘,《高度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3期文摘,《新华文摘》2010年第12期"论点摘编";

《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15000字,《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9期文摘;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8期头条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9期文摘8000字);

《创作自由与文艺家的道德意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文摘;

《当前文学界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争》,《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年第1期;

《当前文化研究的误区及理论应对》,《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10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8年5期全文转摘;

《文学界关于文学创作理性与非理性以及文学本质问题的讨论》、28000字;收何秉孟、高翔主编《理论热点:百家争鸣12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

《当前消费文化研究与实践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7年第7期;

《当前消费文化研究与实践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红旗文稿》2007年第9期;

《当前消费文化研究与实践中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4期;

《论当前"文化研究"的误区及其理论应对》,《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4期,18000字;

《主导 多元 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文理论创新》,8500字,收《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9月;

《主导 多元 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文理论创新》,8500字,收《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

《对话交流 和而不同》,《人民论坛》2000年第6期 ;

《说"新变"》,《小说评论》1995年第1期;

《从消费复位于变革--对当前文学观念发展的一个反思》,《小说评论》1995年第3期

《平面化:当前王蒙文化心态的价值特征》,《小说评论》1995年第4期;

《当代文化精神构建的现实意义及其儒学资源》,《文化评论》第1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取向与人文精神》,《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论文学创作中作家的价值认知过程》,《淄博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党圣元

来自 光明网 的图片

《说不尽的<废读>》,《小说评论》1996年第1期;

《人文理性:作为当前文化反思的一个话语》,《湖南文学》1996年第12期;

《论文学价值观念的基本规定性》,《学术研究》1996年第3期;

《人文理性精神之重构》,《广州文艺》1996年12期;

《学术规范与学术人格》,《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22000字,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主要执笔人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1月;

《综融之博》,《中华读书报》2003年;

《敏泽美学思想研究》,收《中国当代美学家》,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

《敏于思、勇于行--敏泽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

《评李春青<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7000字;

《评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放飞青春中国的美好明天--读薛保勤的诗歌〈青春的备忘--一个知青的往事追怀〉》,《延河》2007年第10期

《聚焦于革命圣地的思考》,《延河》2001年第6期;

《评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

《去芜存菁 泽被诗苑》,《陕西图书馆》,1989年第4期;

《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读后》,《文艺报》,1990年6月2日第3版;

《传统文论范畴体系研究的新收获--评〈中国美学体系论〉》,《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

《评〈中国叙事学〉》,《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

《明代北京史研究的新收获》,《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3期;

《评吴承学〈中国文体形态研究〉》,6000字,《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

主要著作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古代文论的现代遭际》,26万字,独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还原与建构--党圣元古代文论研究论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文学价值论》(与敏泽合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年1月,1999年1月修订再版;

《与古为邻》,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中国古代道士的生活》,商务印书馆1997年3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

《六朝清音--华夏审美风尚史魏晋南北朝卷》,(与袁济喜合著,第一作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老子评注》,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5月,20万字;

《老子评注》,岳麓书社,2007年九月,20万字;

《宋代文论名篇选评》,收《中国文学名著分类集成·文论卷一》,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六朝悲音--魏晋南北朝诗歌选注评》,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1版,1996年7月再版;

《华夏民族审美精神鸟瞰》(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东方闲情》(合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

主编

《回读百年--20世纪中国社会人文论争》(执行主编之一,5卷10册),大象出版社1999年10月;

《新世纪文论读本》(8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名家书趣》(9种),中原农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国学基础文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版;

《中国人的闲情逸致》,与黄卓越合作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视频

党圣元:新时期四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回顾与反思 2018年7月18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