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党原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党原乡位于泾川县城西北部,以北魏时期当原古城谐音得名。总面积131.89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1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7°13″,北纬35°20″,海拔1384米,距县城20公里。全乡有23个村,135个村民小组,3.8万人。[1]

基本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党原乡位于泾川县城西北部,西接镇原县中原乡,北接镇原县南川乡,南与王村、城关交界,东与玉都相连,总面积78.32平方公里,折合117480亩,人均土地资源6.38亩,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1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7°13″,北纬35°20″,海拔1384米,距县城20公里。

全乡有23个村,135个村民小组,4342户,农业人口18416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5人,乡村企业总产值1.7亿,粮食总产6485吨,平均亩产21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全乡耕地面积49145.4亩,占总面积的42%,其中塬地31661.2亩,山地17484.2亩,人均耕地2.67亩,据1984年土壤普查,全乡耕地养分含量PH值8.7,有机质含量8.64‰,含氮0.68‰,速效磷7ppm,速效钾147.6ppm,也就是土壤有机质缺乏,氮少磷缺钾够用。

气候条件

党原乡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暴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且长,春季干旱多风,年平均气温10℃,年降雨量560毫米,其中7、8、9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

无霜期160天左右,平均早霜日在10月上旬,晚霜日在5月4日前后,全年日照2315.4小时。由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特别适合温棚养殖,发展设施农业。

发展态势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着眼打造产业支撑型新农村这一品牌,紧紧围绕"三区两带两基地一目标"的发展思路,坚持做大产业、支撑发展,联片突破、组团建设,村镇一体、整体推进,率先在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公益事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等方面重点用力,集中突破,积极探索整区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呈现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2]

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强势推进。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建成优质红富士果园2.5万亩;引资建办了陇新牧业公司、丰农有机肥料厂、绿农有机肥料厂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全乡6500多农户从事养殖产业,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园区11个,养鸡园区6个,养牛园区3处,培育了丁寨、高寨、城刘等9个养猪专业村,李家、小徐等6个养鸡专业村,樊家、坷老等3个养牛专业村,全乡生猪饲养量22.6万口,蛋鸡饲养量50万只,肉牛饲养量2.6万头,畜牧业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每年种植全膜玉米1.5万亩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畜果互支互促、循环一体推进的产业格局,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

基础建设

基础条件有效改善。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水、电、路"等瓶颈问题,倾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至目前,建成通村油路21.6公里,拓宽砂化道路42.9公里;自来水通村率100%,入户率85%,有线电视入户率90%,电话入户率92%;新修村级社区文化中心5处、开建2处,标准化小学、村部、卫生所覆盖面达到90%,建成农家书屋23处;持续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40.7%,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居住水平

居住水平明显提升。按照"村镇一体推进"的思路,坚持抓"两街(党原、合道街道)带三市(三个村级市场)",形成了以小城镇为中枢,以中心村为带动,以自然村为节点,上中下三个片区联动,整区域推进新村建设的格局。在党原、合道街道实施了民俗街建设、北街改扩建、东扩工程、综合市场建设、绿化亮化、排水排污等重点工程,新开街道3条,新建商业门店820间。按照"一宅一棚一池"的模式,引导群众新修、改造以青砖、青瓦、白墙为主体格调的小康住宅2947户,新建沼气池2680座,充分彰显了陇东民居的特色。

乡风民风

乡风民风持续好转。注重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乡85%的农民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特别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全乡呈现出发展思路更加科学、干部群众更加理解、科学发展更加自觉的良好局面。按照以强带弱的思路,积极推选产业带头人或专业协会骨干成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吸收产业带头人加入党组织,在丁寨、城刘两村联合组建党总支,凝聚了发展活力,促进了共同发展。[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