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克莱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克莱帕
原文名 CarlosKleiber
出生 1930年07月03日
逝世 2004年07月13日
国籍 奥地利
职业 音乐家

人物介绍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Kleiber,男,1930年7月3日生于德国柏林,音乐家,1989年和1992年克莱伯曾两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新年音乐会。 克莱帕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Kleiber1930年7月3日生于德国柏林,2004年7月13日病逝于斯洛文尼亚的康涅斯卡村),奥地利籍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是指挥家恩里希·克莱伯之子,其母为美国人。为逃避纳粹政权迫害,1935年老克莱伯举家迁移至阿根廷,童年时期小克莱伯就开始接受钢琴、作曲、唱歌等方面的教育。1949-1950年在瑞士的苏黎世学习化学,1950年起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接受音乐训练,他的导师包括托斯卡尼尼、弗列茨·布什和布鲁诺·瓦尔特等。1951年在慕尼黑作为候补指挥首次登场,同年在波茨坦举行自己的首场演出。为了避免大指挥家父亲的盛名之累,小克莱伯1954年取笔名Karl.Kell,1956年至1968年历任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以及斯图加特剧院的指挥。1968年起,以客座指挥身份执棒慕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合同期十年。克莱伯1982年首次指挥柏林爱乐,取得巨大成功,被认为是卡拉扬的最佳继任者,但他谢绝了乐团的邀请。1989年和1992年克莱伯曾两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新年音乐会。 克莱伯与卡拉扬不同,并不热衷发行唱片,一生发行的唱片屈指可数:交响曲目包括:贝多芬的第四(ORFEO)、第五、第七交响曲(DG)、第六交响曲(ORFEO)、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DG)、舒伯特的第三和第八(DG)、89年/9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SONY)以及德沃夏克的钢琴协奏曲(与俄罗斯钢琴家里赫特合作)(EMI)、DG在他逝世后发行的纪念专辑《Carlos·Kleiber》等;歌剧作品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蝙蝠》、《茶花女》、《自由射手》等。克莱伯会说流利的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斯洛文尼亚语;高大、瘦削、健壮,指挥姿态几近完美,是少数“又好听又好看”的指挥之一。终年74岁的克莱伯被认为是与伯恩斯坦、卡拉扬、索尔蒂等名字并列的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真正的音乐完美主义者。 一个瘦削、肌肉发达,灰白头发的绅士——克莱伯在舞台上的举止非常潇洒漂亮。威尔·克鲁切菲尔德在《歌剧新闻》这样写到:“优美的一部分表现在指挥家纯粹的形体语言。他的动作在人们眼中就像看一个舞蹈演员,观众通过他的动作来享受精美的音乐制作……我们有时被告知不要因指挥的外形来判断一个指挥家,但是克莱伯演出提醒我们,他的外形是指挥家和演奏者之间的基础通道。克莱伯表演的声音就像他的外形,他的外形就像他的声音。” 克莱伯不可思议的性格是他的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按照威尔·克鲁切菲尔德的说法:“演奏者好象在与克莱伯的接触中感觉到了一个直率和脆弱,我们可以在演奏中听到它。”《观察家》曾评论说:“当他走上舞台,看起来很笨拙,好象为来到这里而道歉。但是一旦他举起指挥棒,所有的怀疑都远去了,接着音乐的魔术就开始了。”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