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中文名: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外文名:Krzysztof Kieslowski

别名:克日什托夫·奇斯洛夫斯基、古兹托夫·奇士劳斯基

国籍:法国

星座:巨蟹座

身高:184cm

出生地:波兰华沙

出生日期:1941年6月27日

逝世日期:1996年3月13日

职业:导演、编剧

毕业院校:洛兹电影学院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1941年6月2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波兰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洛兹电影学院。

197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命的烙印》 。1979年,执导剧情片《影迷》,该片获得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88年,执导犯罪片《杀人短片》,该片获得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1年,执导剧情片《两生花》,该片获得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93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该片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1994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白》获得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同年,执导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红》,该片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

1996年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因心脏衰竭在波兰华沙去世,享年54岁 。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外文名:Krzysztof Kieslowski

别名:克日什托夫·奇斯洛夫斯基、古兹托夫·奇士劳斯基

国籍:法国

星座:巨蟹座

身高:184cm

出生地:波兰华沙

出生日期:1941年6月27日

逝世日期:1996年3月13日

职业:导演、编剧

毕业院校:洛兹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杀人短片、十诫、两生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蓝白红三部曲之白、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主要成就 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第36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演艺经历

1976年,执导由杰基·斯图尔、马里斯斯·德莫乔斯基、斯坦尼斯瓦夫·伊加尔合作主演的剧情片《生命的烙印》,这是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的首部电影 。1979年,执导由杰基·斯图尔、莫格莎塔·札柯夫斯卡、艾娃·珀卡斯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影迷》 ,该片获得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

1981年,执导由勃库斯洛·林达、塔德乌什·罗姆尼斯基、比涅尤·扎塔西奇斯合作主演的剧情片《机遇之歌》 ,讲述了一个在医学院读书的波兰青年,因父亲病故而决定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故事 。该片在军事法公布后就惨遭禁映,直到1987年才重映 。

1984年,执导由格拉齐娜·扎波罗夫斯卡、玛利亚·帕库尔尼斯、亚历山大·巴尔迪尼合作主演剧情片《永无休止》 ,该片讲述了一个律师本应为因组织罢工而被捕的团结工会积极分子辩护,后来他不幸于出庭前死去的故事 。后来,该片没有公映机会 。之后,他在克日什托夫·皮斯维兹的建议下拍摄电影《十诫》 。

1988年,执导由格拉齐娜·扎波罗夫斯卡、奥拉夫·卢巴申科领衔主演的剧情片《爱情短片》 ;同年,凭借犯罪片《杀人短片》获得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随后,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由10部电视电影短片组成的剧情片《十诫》 ,该片取材于《圣经-出埃及记》,讲述了以波兰背景的十个现代故事 。后来,这部影片的成功,他得到了法国电影公司的资助 。

1991年,执导由伊莲娜·雅各布、哈丽娜·格雷格拉谢夫斯卡、卡里娜·谢鲁斯克联袂主演的剧情片《两生花》 ,讲述了两个同样名为薇罗尼卡的少女之间存在神秘感应的故事 ,该片获得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

1993年,执导由朱丽叶·比诺什、贝努特·里格恩特、弗罗伦斯·派梅尔领衔主演的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这是"蓝白红三部曲"第一部 ,讲述了不幸失去丈夫和孩子的茱莉面对丈夫之前对她的不忠,她要所接受的新的生活的故事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之后,该片被《帝国》(英国电影杂志)评选为"影史百大非英语电影"第14名 。

1994年,执导由泽比纽·扎马洲斯基、朱丽·德尔比、杰基·斯图尔联袂主演的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这是"蓝白红三部曲"第二部 ,讲述了卡罗尔被妻子抛弃后想要挣钱和妻子破镜重圆的故事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同年,执导由伊莲娜·雅各布、塞缪尔·勒·比汉、让-皮耶·罗利特领衔主演剧情片《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这是"蓝白红三部曲"第三部 ,讲述了女学生瓦伦丁与法官之间的微妙感情以及法律学院毕业生奥古斯特与女友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片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

个人生活

逝世情况:1996年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因心脏衰竭在波兰华沙去世,享年54岁 。

主要作品

  • 导演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94年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电影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1993年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电影 1991年 《两生花》 电影 1989年 《十诫》 电视迷你剧 1988年 《杀人短片》 电影 《十诫》 《杀人短片》 《爱情短片》 《一周七天》 纪录片 1987年 《机遇之歌》 电影 1985年 《无休无止》 电影 1981年 《短暂的工作日》 电影 1980年 《宁静》 电影 《被访者》 纪录片 《车站》 1979年 《影迷》 电影 《守夜者的观点》 纪录片 1976年 《生命的烙印》 电影 《人员》 短片 《拍板》 《医院》 1975年 《人员》 短片 1974年 《人行地下道》 短片 《X射线》 纪录片 《初恋》 短片 1973年 《砖匠》 短片 1972年 《叠句》 短片 1971年 《工厂》 短片 《拉力赛之前》 纪录片 《我曾是个士兵》 短片 1968年 《照片》 纪录片 《洛兹小城》 1967年 《愿望音乐会》 短片 1966年 《办公室》 短片 《电车》

  • 编剧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2005年 《情狱》 电影 2002年 《天堂》 电影 1994年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电影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1993年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电影 1991年 《两生花》 电影 1989年 《十诫》 电视迷你剧 1988年 《十诫》 电影 1988年 《杀人短片》 电影 1988年 《爱情短片》 电影 1987年 《机遇之歌》 电影 1985年 《无休无止》 电影 1981年 《短暂的工作日》 电影 1980年 《宁静》 电影 《被访者》 纪录片 《车站》 1979年 《影迷》 电影 《守夜者的观点》 纪录片 1976年 《生命的烙印》 电影 《人员》 短片 《拍板》 《医院》 1975年 《人员》 短片 1974年 《人行地下道》 短片 《X射线》 纪录片 《初恋》 短片 1973年 《砖匠》 短片 1972年 《叠句》 短片 1971年 《我曾是个士兵》 短片[1] 1968年 《照片》 纪录片 《洛兹小城》 1967年 《愿望音乐会》 短片 1966年 《电车》 短片

人物评价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享誉世界的欧洲导演之一,他的电影生涯中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的影像。他的悲观主义、怀疑主义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成为通过电影语言来探讨人性以及生命的终极价值的电影大师 。(《电影画刊月刊》评)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绝大部分作品都着重于强调人类的精神困境和终极价值的追求,展示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审视。在他的影片中,既有表现主义的目标,也可以找到纪实的风格,他的电影形式极具特色,他善于细节的捕捉,以悲情主义色彩为影片基调,悄无声息地将象征手法融入影片中,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在寻求更完美的表现形式 。(《电影文学》评)[2]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作为一位偏爱思想哲学和社会问题的电影艺术家,他坚持在电影作品中讨论宏大问题:自由、平等、爱、正义、死亡等。他擅长把这些大问题和特定社会语境中的个体生活细节相结合,能以超常的编剧能力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细节和情景中编织出惊心动魄的生活事件,他的影像始终是缓慢、细腻的,从容地叙述着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每个个体都无法回避的伦理困境及其挣扎 。(《海南日报》评)

参考资讯

相关视频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讲述《初恋》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