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林石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光叶林石草 |
中文名称 光叶林石草 拉丁学名 Waldsteinia ternata var. glabriuscul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亚科 蔷薇亚科 分布区域 吉林(长白山) 命名者及年代 Yü et Li,1889年 |
光叶林石草(学名:Waldsteinia ternatavar. glabriuscula) 为蔷薇科林石草属下的一个变种。产吉林(长白山),生林下阴湿处,海拔700-1000米。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中国植物志:37:233,英文植物志:9:291。
信息
种中文名:光叶林石草
种拉丁名:Waldsteinia ternata (Steph.) Fritsch var. glabriuscula Yü et Li
科中文名:蔷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属中文名:林石草属
属拉丁名:Waldsteinia
国内分布:吉
海 拔:700-1000
命名来源:[Non Fritsch : . 1889]
中国植物志:37:233
英文植物志:9:291[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茎高7-20厘米,光滑无毛。基生叶为掌状3小叶,连叶柄长7-10厘米,叶柄光滑无毛或顶端被疏柔毛,小叶具短柄,被疏柔毛,小叶片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5-2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上部3-5浅裂,边缘有圆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紫色,两面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茎生叶1或退化;基生叶托叶扩大,膜质,褐色,外面几无毛,边有缘毛。花单生或2-3朵,花梗无毛,稀稍有短柔毛,基部有膜质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全缘;花直径1-1.6厘米;萼片5,三角长卵形,顶端渐尖或有2-3锯齿,外面无毛或有疏柔毛;副萼片5,披针形,遥短于萼片;花瓣5,黄色,倒卵形,比萼片长约1倍。瘦果长圆形至歪倒卵形,黑褐色,长2-3毫米,外被白色柔毛。花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700-1000米林下阴湿处。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吉林(长白山)。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林石草属介绍
属中文名:林石草属
属拼音名:linshicaoshu
属拉丁名:Waldsteinia
中国植物志:37:232
描 述:Waldsteinia Willd. 林石草属,蔷薇科,4种,分布于北温带,其中林石草W. ternata Fritsch 1种,我国西北部和东北部亦产之。匍匐草本;叶大部根生,具长柄,3-5小叶或分裂,有托叶;花黄色,排成伞房花序,生于有苞片的花茎上;萼管陀螺形,裂片5,副萼片5或缺;花瓣5;雄蕊多数;心皮2-6,有近顶生、脱落、丝状的花柱;胚珠1颗;瘦果被毛。
所有物种:
光叶林石草(变种)
林石草(原变种)
林石草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