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元史·董文用传

元史·董文用传出自《元史》,此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1]

目录

原文

(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也。世祖在潜藩,命文用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世祖即位,建元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文用为其属,文用辞日:“新制,诸侯总兵者,其子弟勿复任兵事。今吾兄文炳以经略使总重兵镇山东,我不当行。“阿术曰:“潜邸旧臣,不得引此为说。”文用谢病不行。

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杂问之,文用曰:“我天子命史,非汝等所当问。”王即遣其傅讯文用。文用谓之曰:“我汉人,生死不足计。

所恨者,仁慈宽厚如王,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王威名,于事体不便。”因历指其不法者数十事。其傅惊起,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谢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

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文用旧臣,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上,以帝命命之。文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臂喻,反复开悟,皇孙亦特加敬礼。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帝在东宫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见至尊,甚称汝贤。“辄亲取酒饮之。至是,眷赉益厚。大德元年,上章请老,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谥忠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三十五》)

译文

董文用,学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世祖为王侯时,命董文用主管文书,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世祖即位,建立年号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董文用做他的属官,董文用推辞说:“新制规定,统兵的诸侯,其子弟不能再担任军中职务。现在我的兄长董文炳以经略使的官职统领重兵镇守山东,我不应当随你出行。”

阿术说:“你是皇上即位前的旧臣,不能引用这个规定作为理由。“董文用只好称病谢绝,没有随军出行。至元元年,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当时诸王只必铁木儿坐镇西部,其下属横行无忌,无限度地向行省索取,行省无法应付。董文用把这帮人召到幕府来,当面用国法来教育他们。这些人恼怒,去向诸王只必铁木儿说董文用的坏话。王怒,召来董文用,派左右人来质问他,董文用说:“我是天子任命的官员,不是你们有资格质问的。”王即遣其老师来讯问董文用。董文用对他说:“我是汉人,生死置之度外。但遗憾的是,王本是个仁慈宽厚的人,且以皇室贵威来坐镇远方,但其下人毒害百姓,欺凌官府,损害王的威名,对王来说也不体面。”

“接着历数王的下属做的数十件不法的事。这位老师惊讶起身,回去禀告于王,王即召董文用来表示道歉:“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息。”从此以后,谗言再不起作用了,行省的事也好办了。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董文用担忧这件事,说:“我的百姓疲敝啊,而且这又妨碍了耕作,这大概是不行的啊。”于是对主管转运的官员说:“州县的吏卒,足够备用了,不必再烦扰我的百姓。“主管官员说:“你说的确实是这样,万-有不处之罪,那由谁来承担呢?”董文用马上就手书了官职姓名来担保这件事。

老百姓得以按农时耕种,而朝廷运输之事也没有受到影响。至元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因董文用是旧臣,欲使他为皇孙讲经,把这事上奏皇帝,以皇帝的命令让他做这件事。董文用每讲说经书中主旨时,必以朝廷先例和典制,作为比喻来反复开导,皇孙对他也十分尊敬。这年,世祖去世,成宗将在上都继位。成宗做太子时,正月初一接受道贺,在众人中看见董文用,就把他召到跟前,说:“我以前与皇上见面,皇上很是称赞你的贤能。”就亲自取酒给他喝。到成宗维位后,董文用受到的眷爱和赏赐更加丰厚。大德元年,董文用上奏章请求退体,六月的戊寅日,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谥号忠穆。[2]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