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作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作楫

傅作楫(1656~1721),字濟庵,號聖泉,四川奉節(今屬重慶)人,祖籍四川巫山(今屬重慶)。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舉人,官至左副都御史。

傅作楫詩宗杜甫,高健雄渾。有《雪堂》、《燕山》、《西征》、《南征》等集。《道光夔州府志》《光緒奉節縣誌》《光緒巫山縣誌》及《四川通志》均有記述。

人物經歷

祖籍巫山,清順治三年(1646),因避夔東十三家之難,其父傅汝和遷居夔州府(治今奉節縣)。[1]

康熙二十六年(1687),始任黔江縣儒學教諭。歷任花縣知縣,「時苦兵興之役,群憂飛挽之艱。君獨出庫藏以給軍需,免追呼而蘇民瘁,遂聲馳於上國。」

康熙三十五年(1698),因功績卓異,選直隸良鄉縣知縣。康熙三十六年(1699),清聖祖巡方,道經良鄉,有太監率眾滋擾民間,鄉愚多避匿。有黠者訴於傅作楫,系之來痛杖之,幾斃。直隸巡撫郭世隆縛傅作楫請罪,清聖祖笑釋之。作楫結主知自茲始。」 「清聖祖以為有御史風骨,改內用,寵眷日隆。」

康熙三十八年(1699),升御史,由河南道巡視北城。康熙四十一年(1702)典試浙江,任主考官。升太常寺少卿。

康熙四十二年(1703)升左僉都御史,越五月,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與王士禛、陳廷敬、熊賜履等相唱和。

康熙四十四年(1705),因參通倉糧米虧空九十餘萬石一案,被侍御史王鴻緒羅織罪名,密奏誣陷,致康熙帝震怒,禠奪傅作楫公職,流放遼東奉天(今遼寧瀋陽)。在流放途中,過張家口,解差勒索,傅嚴詞拒絕,解差串通歹徒,夜晚捆縛傅作楫,盡掠盤纏、細軟而去。

康熙五十四年(1715),西北邊患青海厄魯特未靖,傅作楫上書願捐馬一百匹,折銀二千兩,前往軍前效力,帝御批照准,傅遂得回京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隨靖逆將軍富寧西征新疆,在軍中督辦軍糧。出居庸關,經黑河,歷瀚海、陰山,親身體驗行軍征戰的艱險。不到一年,「蒙溫旨以還鄉。」

康熙五十七年(1718)三月,傅作楫專程到浙江武林(今杭州),與恩師許汝霖、門生章藻功、同年吳青霞、友人湯西崖、呂元素等校勘《雪堂詩集》,刻於武林寓齋。

個人作品

著有《雪堂》、《燕山》、《遼海》、《西征》、《南征》諸集。代表詩作《九日登高唐》、《楚王宮》、《巫山高》等篇。

別意

妾夢隨明月,因君到海東。君今西出塞,月又照崆峒。別意良難薄,此行當自雄。但留明月在,不敢怨飛蓬。

=

秋雲 ===

久客悲秋常病臥,今年初起見秋雲。翻將北海魚龍氣,變出南山虎豹文。晚樹陰從天外合,寒江色向雨中分。五陵衣馬情如許,舊說荒唐不可聞。

塞上曲

雁度金河水,風生玉塞秋。誤人成白首,還說未封侯。

西陵

悵望平原思不勝,可憐南渡竟無憑。秋深搖落冬青冷,煙雨蕭蕭泣六陵。

夕陽古道草萋萋,十里荒煙望欲迷。惆悵年年寒食節,越王台上鷓鴣啼。

雪中解衣贈友人子

失路王孫賣寶刀,西風滾滾雪如毛。別君萬里無相贈,親解牛絨罩甲袍。

後世紀念

傅作楫歿後葬夔城西坪白馬寺旁。光緒三十年(1904)署夔州知府方旭謁其墓,唯見殘碑斷垣。方旭從守墓人傅之十代孫傅梅松處,見到康熙帝賜傅作楫六言詩軸,命人雙鈎上石置新建墓前享堂中,並有碑記其始末。

民國年間,享堂及墓皆廢,唯六言詩碑和方旭傅公享堂記碑遷置白帝城,詩軸則由傅之十二代孫傅相賢捐獻給國家,至今珍藏於白帝城博物館。

家族成員

長子:傅亮叟,康熙五十九年(1720)四川鄉試解元,曾任成都縣教諭。

次子:傅恆叟,雍正元年(1723)選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