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偏翅唐松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偏翅唐松草

中文名称:偏翅唐松草

拉丁学名:Thalictrum delavayi

界:植物界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毛莨目、毛茛科

属种:唐松草属、偏翅唐松草种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86

偏翅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 delavayi Franch.)是草本植物。6-9月开花。分布于云南、西藏东部、四川西部。生海拔1900-3400米间山地林边、沟边、灌丛或疏林中。

特征

植株全部无毛。茎高60-200厘米,分枝。

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下部和中部叶为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叶片长达40厘米;小叶草质,大小变异很大,顶生小叶圆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0.5-3厘米,宽0.3-2(-2.5)厘米,基部圆形或楔形,三浅裂或不分裂,裂片全缘或有1-3齿,脉平或在背面稍隆起,脉网不明显;叶柄长1.4-8厘米,基部有鞘;托叶半圆形,边缘分裂或不裂。

圆锥花序长15-40厘米;花梗细,长0.8-2.5厘米;萼片4(-5),淡紫色卵形或狭卵形,长5.5-9(-12)毫米,宽2.2-4.5(-5)毫米,顶端急尖或微钝;雄蕊多数,长5-7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顶端短尖头长0.1-0.2(-0.4)毫米,花丝近丝形,上部稍宽;心皮15-22,子房基部变狭成短柄,花柱短,柱头生花柱腹面。

瘦果扁,斜倒卵形,有时稍镰刀形弯曲,长5-8毫米,宽2.5-3.2毫米,约有8条纵肋,沿腹棱和背稜有狭翅,柄长1-3毫米,宿存花柱长约1毫米。6-9月开花。

生长习性

生海拔1900-3400米间山地林边、沟边、灌丛或疏林中。

药用价值

根可治风火牙痛、眼痛等症(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图96)。花美丽,可供观赏。

偏翅唐松草,中药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白带,风火牙痛,目赤肿痛,疮疡肿毒。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白带,风火牙痛,目赤肿痛,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注意事项:脾虚胃寒者慎服。

药理作用: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活性作用。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志》:“杀菌消炎。”

2、《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痢疾、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白带、牙龈肿痛、急性结膜炎、疮肿等。”

相关配伍

1、治痢疾和急性肠炎,马尾连15g,木香1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2、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马尾连15g,马蹄金30g,蒲公英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白带,马尾连6g,三白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4、治胃热牙痛,马尾连15g,石膏30g,野菊花15g,细辛3g。(《四川中药志》1979年)

5、治急性结膜炎、疮肿,马尾连15g,千里光30g,夏枯草15g。(《四川中药志》1979年)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抖去泥沙,除去苗茎,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短,直径约1cm,褐色,周围包以棕色纤维状短鞘。须根丛生,细长,外表棕色;断面木心浅黄色。味苦。[1]

参考资料

  1. 偏翅唐松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