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倒 |
倒,汉语一级字 ,读作dǎo、dào,最早见于篆文 。本义指回到家中躺卧休息。后引申为因立不稳而坠落,垮台。
又由本义引申为反置,反转,转换。以上读dǎo。又读dào,由反置,反转,转换引申为表示吃惊、反讽、加强语气 。
又引申为反置容器顶端清空内容物。又引申为反置地,逆序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倒
拼音; dǎo、dào
注音; ㄉㄠˇ、ㄉㄠˋ
部首; 亻
部外; 8
总笔画; 10
统一码; 基本区 U+5012
字形分析; 左右结构
笔顺; 3215412122
五笔; wgcj
仓颉码; omgn
郑码; nhkd
四角码; 22200
字级; 一级字
平水韵; 十九皓
字源演变
"至"是"到"的本字;"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图A"表示回到家中,倒在床上休息。"至""图A" 的"回到家中"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人""图B" 另造"到""图C" 代替。"到""图C" 的"回抵家中"本义消失后,篆文"图D"再一次加"人""图E" 另造"倒"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躺卧休息。
形声字。《说文》:"倒,仆也。从人,到声。" "仆"指仆倒。引申指失败、垮台。以上读dǎo。又读dào,指颠倒。《左传·宣公二年》:"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 《诗·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仆也。从人到声。
折叠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睹老切。$刀上声。仆也。
又绝倒,极笑也。《晋书·卫玠传》: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
又倾倒。杜甫诗:志士怀感伤,心胸已倾倒。
又潦倒。《北魏书·崔瞻传》:魏天保以后重吏事,谓容止蕴藉者为潦倒。瞻终不改。
又《扬子·方言》:大袴谓之倒顿。注:今雹袴也。
又《集韵》《韵会》刀号切。《正韵》都导切。$音到。《诗·齐风》: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礼·丧大记》:小敛之衣,祭服不倒。注:死者所用衣,多不尽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领,不倒也。《韩非子·难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
又叶董五切。音睹。《季尤平乐观赋》:或以驰骋,覆车顚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
又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为王来呼。呼,去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