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倍林斑粉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倍林斑粉蝶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名:倍林斑粉蝶

拉丁学名:Delias berinda

界:动物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科:粉蝶科

属:斑粉蝶属

命名者及年代:Moore ,1872

倍林斑粉蝶(学名 Delias berinda)是艳粉蝶属中的一种蝴蝶[1]

倍林斑粉蝶形态特征

成虫 雄蝶体长26-33mm,翅展69-94mm。翅表红褐色至黑色,前翅翅表斑纹灰白色,模糊,亚外缘斑7个,线状,臀角处的亚外缘斑是由两个小斑组成,中域斑不明显。后翅正面中域斑纹比前翅的稍宽,亚外缘斑卵形或圆形。反面黑褐色,前翅r1、r4+5和m1室的亚外缘斑为黄色,其余的白色。中室内有白色条斑,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后翅反面斑纹大部分为黄色。雌蝶体长28-35mm,翅展75-98mm。翅面灰褐色,前翅正面斑纹与雄蝶相似,只是较为明显。后翅亚外缘斑和中域斑白色,略带黄色鳞粉,cu2室中域有一个长斑,黄白色,被翅室中褶分为两部分,中室内斑大而明显,纯白色,臀角斑或为橙黄色或为白色稍带黄色鳞粉。后翅反面斑纹大而明显,2a和3a室为黄色,cu2室中域斑被翅室中褶分为两部分,靠近内缘侧的斑黄色,另一侧的斑白色。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短,末端稍膨大,有3个分支,中间的分支明显长于两侧的分支;抱器瓣近三角形,末端突出,内膜上有圆孔;阳茎基部较粗,弯曲不明显,指状突较细。

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后表皮突短;前阴片形状不规则,加厚并有皱褶,前表皮突不明显;囊导管短于交配囊,囊突大,近纺锤形,两侧不对称,齿状突细小,分布在两端。

倍林斑粉蝶Delias berinda (Moore) a. 抱器瓣;b. 爪形突;c. 雌性外生殖器 卵 黄色,炮弹形,表面有纵脊约21条,直径0.8mm,高约1.6mm。

幼虫 1龄幼虫虫体黄色,头部黑色,体表散生白色刺毛,2龄幼虫头部黑色,虫体绿褐色,各体节背线有1个、侧背部有1对黑褐色点,体表密生灰白色刺毛,第10腹节黑色。3-5龄 (终龄) 幼虫为黑褐色,背线黑色,体表密生长短不一的灰白色刺毛且散生黄色颗粒,各体节气门附近有黄色斑,终龄幼虫体长39mm。

蛹 黑褐色,头部前端有向上弯曲的突起,背线隆起且中胸及第3-5各腹节体侧有1对向外突起的锥状突。由头部两侧经胸部至第3腹节背部及第4腹节后半部体侧至第8、9腹节侧背部有白褐色斑,体长约25mm。

倍林斑粉蝶分布范围

本种分布于于喜马拉雅、印度阿萨姆、中南半岛、中国华西、华南地区与台湾。台湾地区的亚种曾被认为是特有种(Delias wilemani),有韦氏麻斑粉蝶、韦氏胡麻斑粉蝶、台湾胡麻斑粉蝶、伟而曼白蝶、韦氏麻粉蝶等俗名,但目前咸认应为特有亚种;于台湾本岛中高海拔地区可见。

倍林斑粉蝶生活习性

本种幼虫以桑寄生科植物,如忍冬叶寄生、埔姜桑寄生、杜鹃桑寄生等为食,一年一世代,成虫于春、夏活动,以幼虫态休眠过冬。

倍林斑粉蝶参考文献

^徐堉峰. 台湾蝴蝶图鉴.上(弄蝶、凤蝶、粉蝶). 台中市: 晨星出版社. 2013.ISBN978-986-177-669-9.

参考来源

  1. 倍林斑粉蝶,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