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分析模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信用分析模型是汉语名词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信用分析模型是准确评估对象的信用等级和风险级别的关键技术,企业所在行业不同和客户群的差异决定了信用分析模型设计的相对独特性。企业需要开发和应用专业的信用分析模型。在企业开展信用分析工作时,仅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传统方法,往往达不到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要求。
信用分析模型的类别
信用分析模型可以分两类,预测模型和管理模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前景,衡量客户破产的可能性。Z计分模型和巴萨利模型属于此类,两者都以预测客户破产的可能性为目标,不同之处在于所考察的比率和公式略有不同。管理模型不具有预测性,它偏重于均衡地解释客户信息,从而衡量客户实力。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和特征分析模型属于此类。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旨在通过资产负债表衡量客户的实力与规模,特征分析模型则偏重于利用各类财务、非财务信息评价客户风险大小。管理模型不象预测模型那样目标专一,同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适当的调整可以用于各种场合。
预测模型之一:Z计分模型
Z计分模型通过关键的财务比率来预测公司破产的可能性。比较典型的为理查得·托夫勒(Richard Taffler)Z计分模型。1977年理查得·托夫勒对46家性质相同、规模大小一样的破产公司和有偿债能力的公司进行了对比,并依据其调查结果和利用多样差别分析法的基础上得出如下一些比率:
(税前利润/平均流动负债)×权数 (1)
(流动资产/负债总数)×权数 (2)
(流动负债/总资产)×权数 (3)
现金交易间隔期×权数 (4)
公式(1)衡量公司业绩;
公式(2)和(3)衡量公司的债股比率;
公式(4)衡量公司在无收入状态下可维持业务的时间长短。
Z计分值便是公式(1)(2)(3)(4)四个比率的总和;如计分值为负值,则表示公司不景气。
经实践证明,这四种比率配上适当的权数,预测公司破产率的准确性高达97%以上。其中还发现一个重要规律,即公司破产一般发生在该公司第一次Z计分出现负值后的第三年里。可见,Z计分模型是帮助企业确定客户破产风险的有力工具。(适用于大的集团公司)
预测模型之二:巴萨得模型
由亚历山大·巴萨利(Alexander Bathory)发明。其比率如下:
(税前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银行借款、应付税金、租赁费用) (1)
税前利润/营运资本 (2)
股东利益/流动负债 (3)
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 (4)
营运资本/总资产 (5)
(1)-(5)总和便是该模型的最终指数。低指数或负数均表明公司前景不妙。
(1)衡量公司业绩;
(2)衡量营运资本回报率;
(3)衡量股东权益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4)衡量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
(5)衡量流动性。
巴萨利模型是Z计分法更普遍的应用。据调查,巴萨利模型的准确率可达到95%;其最大优点在于易于计算,同时,它还能衡量公司实力大小,广泛适用于各种行业。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