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信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信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信源,是产生各类信息的实体。信源给出的符号是不确定的,可用随机变量及其统计特性描述。信息是抽象的,信源则是具体的。例如,人们交谈,人的发声系统就是语声信源;人们看书、读报,被光照的书和报纸本身就是文字信源;常见的信源还有图像信源、数字信源等等。信号的产生(物)被称为信源,相对应的概念应该是信号的接受(物)被称为信宿。

信息传播过程简单地描述为:信源→信道→信宿。其中,“信源”是信息的发布者,即上载者;“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即最终用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源的资格有严格的限制,通常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采用的是有中心的结构。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对信源的资格并无特殊限制,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以成为信源。

起源

1949年,香农和韦弗提出了有关传播的数学模式。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自然界的物体等等。信源发出信息的时候,一般以某种讯息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符号,如文字、语言等,也可以是信号,如图像、声响等等。

编码

编码就是把信息变换成讯息的过程,这是按一定的符号、信号规则进行的。按规则将信息的意义用符码编排起来的过程就是编码过程,这种编码通常被认为是编码的第一部分。编码的第二部分则是针对传播的信道,把编制好的符码又变换成适于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序列,以便于在信道中传递,如声音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等等。如信息源产生的原始讯息是一篇文章,用电报传递的时候,就要经过编码,转换成电报密码的信号,然后才能经过信道传播。

信道

信道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将信号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媒介。信道的关键问题是它的容量大小,要求以 最大的速率传送最大的信息量。

噪音

噪音是指信息传递中的干扰,将对信息的发送与接受产生影响,使两者的信息意义发生改变。

译码

译码是对信息进行与编码过程相反的变换过程,就是把信号转换为讯息,如文字、语言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译码则是指将讯息还原为信息意义的过程。

信宿

信宿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等。

概念提出

作为方法论,香农的这一信息系统模式可以被适用于许多系统,如通信系统、管理系统、社会系统等。传播学学者对这一模式进行改造之后,成为表述人类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式之一,成为传播学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范式,而信源、编码、译码、信宿等概念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香农的信息论为传播学领域提供了基本的范式,它使以前模糊的信息概念变得在数学上可以操纵。香农的信息论与维纳的控制论是相互影响的,维纳也是最早认识信息论价值的学者,并与香农共同发明了有关信息的熵度量法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