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定鐵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保定鐵球(俗稱健身球)不僅是娛樂工具,而且有着群眾觀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光錚亮,其內部結構複雜,球內有球,並裝音板,兩個為一付,俗稱"一公一母"。

中國的特產不僅涵蓋了琳琅滿目的美食佳肴,更有精妙絕倫的手工藝品、珍貴稀有的藥材以及風韻獨具的地方特色產品[1]。譬如,絲綢之路上飄逸的錦緞、景德鎮窯火中誕生的瓷器、武夷山雲霧繚繞中的茗茶,無一不承載着千百年的歷史沉澱與人文情懷[2]

特產簡介

「保定鐵球」(俗稱健身球)不僅是娛樂工具,而且有着群眾觀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光錚亮,其內部結構複雜,球內有球,並裝音板,兩個為一付,俗稱"一公一母"。拿在手中運轉坊來,音響各異,有高有低,清脆悅耳,既能收到調筋理神之功效,還能在鐵球的纏綿悅耳音響中陶冶性情。舊時官宦、商賈進京往返於保定余中,必購買此物,作饋贈親友或達官顯貴的見面禮。 現在的保定鐵球,是在沿襲了明清古老製作技術上,經過改進與革新研製而成的,工藝更加精細,結構更加科學。 實踐證明,健身球不單是一種運動工具,而且具有調理精神,強壯筋骨的健身作有,對某些常見病,如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頸椎病、肩周炎、偏癱後遺症、手指功能障礙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保定鐵球,又名健身球。是河北保定傳統的民間工藝品。也是保定人十分喜愛的體育活動器材。所謂「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面醬、春不老」,鐵球是「保定三寶」之首。保定的中老年人,特別喜玩鐵球,一般用一隻手托着兩個鐵球玩耍,以舒筋活絡,強身健體。

保定鐵球,直徑一般4~5厘米,球體明光鋥亮,球內有球,並裝有音板,兩個為一副,聲音有高有低,名曰「一公一母」。將雙球置於手中,五指撥動,使之正轉或逆轉,發出一高一低的音響,輕柔悅耳。經臨床實驗證明,玩健身球可以疏通經絡,強筋健骨、調和氣血,還可以防治手麻手抖,指、腕筋骨炎症、高血壓、半身不遂等慢性疾病。相傳乾隆皇帝活了88歲,著名畫家齊白石長壽98歲,他們之所以高壽,都得益於常練健身球。

歷史傳承

保定鐵球,歷史悠久。最初只作為一種玩賞或護身器械在民間流傳。明朝出現了專門製作鐵球的烘爐。鐵球的流行,引起宮廷的注意,開始向民間索取貢品,身懷絕技的鐵匠藝人被召進宮內,專門製作鐵球,以供皇室貴族、達官顯貴們賞玩。

保定鐵球原為實心球,清代時,有個宮廷鐵匠為了排除玩鐵球時的寂寞,將音樂引入到造鐵球中來,把實心球改制成帶有音響的空心鐵球。這位工匠告老還鄉,在保定南郊西馬池村落戶,仍以制鐵球為生。起初是自產自銷,後來委託鼓樓南乾石橋商店代售。這位工匠為保持產品名譽和專利,嚴守秘方,自己生產,不收徒弟,只傳子不傳女,以防止將這一技術傳人外姓人之手。其末代傳人只生一女,且聰明伶俐,出於好奇,要求向父親學習制球手藝。父親嚴守祖上規矩,不肯傳授。女兒並不灰心,經常深夜在窗外舔紙偷學技巧。老匠人去世後,姑娘出嫁,另起門戶,製造起鐵球來。到清末,保定甘石橋已有幾戶製作鐵球,人們不僅作為健身器械,還把它作為新鮮禮品,孝敬父母或饋贈親友。保定鐵球聞名遐邇。

民間傳說

早在三四百年前,明朝年間,保定有一家鐵匠鋪,掌鉗的師傅姓王,人稱王鐵匠。他不但為人忠厚老實,手藝上也是隔着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了。齊、魯、燕、趙一帶的百姓視王鐵匠的鐵器為上等產品,規格地道,堅固耐用。練武人使的刀槍劍戟,斧鉞鈎叉等十八般兵器,經他一手打制,鋒利無比,不崩不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