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铁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保定铁球(俗称健身球)不仅是娱乐工具,而且有着群众观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光铮亮,其内部结构复杂,球内有球,并装音板,两个为一付,俗称"一公一母"。
中国的特产不仅涵盖了琳琅满目的美食佳肴,更有精妙绝伦的手工艺品、珍贵稀有的药材以及风韵独具的地方特色产品[1]。譬如,丝绸之路上飘逸的锦缎、景德镇窑火中诞生的瓷器、武夷山云雾缭绕中的茗茶,无一不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与人文情怀[2]。
特产简介
“保定铁球”(俗称健身球)不仅是娱乐工具,而且有着群众观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光铮亮,其内部结构复杂,球内有球,并装音板,两个为一付,俗称"一公一母"。拿在手中运转坊来,音响各异,有高有低,清脆悦耳,既能收到调筋理神之功效,还能在铁球的缠绵悦耳音响中陶冶性情。旧时官宦、商贾进京往返于保定余中,必购买此物,作馈赠亲友或达官显贵的见面礼。 现在的保定铁球,是在沿袭了明清古老制作技术上,经过改进与革新研制而成的,工艺更加精细,结构更加科学。 实践证明,健身球不单是一种运动工具,而且具有调理精神,强壮筋骨的健身作有,对某些常见病,如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颈椎病、肩周炎、偏瘫后遗症、手指功能障碍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保定铁球,又名健身球。是河北保定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也是保定人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器材。所谓“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铁球是“保定三宝”之首。保定的中老年人,特别喜玩铁球,一般用一只手托着两个铁球玩耍,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
保定铁球,直径一般4~5厘米,球体明光锃亮,球内有球,并装有音板,两个为一副,声音有高有低,名曰“一公一母”。将双球置于手中,五指拨动,使之正转或逆转,发出一高一低的音响,轻柔悦耳。经临床实验证明,玩健身球可以疏通经络,强筋健骨、调和气血,还可以防治手麻手抖,指、腕筋骨炎症、高血压、半身不遂等慢性疾病。相传乾隆皇帝活了88岁,著名画家齐白石长寿98岁,他们之所以高寿,都得益于常练健身球。
历史传承
保定铁球,历史悠久。最初只作为一种玩赏或护身器械在民间流传。明朝出现了专门制作铁球的烘炉。铁球的流行,引起宫廷的注意,开始向民间索取贡品,身怀绝技的铁匠艺人被召进宫内,专门制作铁球,以供皇室贵族、达官显贵们赏玩。
保定铁球原为实心球,清代时,有个宫廷铁匠为了排除玩铁球时的寂寞,将音乐引入到造铁球中来,把实心球改制成带有音响的空心铁球。这位工匠告老还乡,在保定南郊西马池村落户,仍以制铁球为生。起初是自产自销,后来委托鼓楼南干石桥商店代售。这位工匠为保持产品名誉和专利,严守秘方,自己生产,不收徒弟,只传子不传女,以防止将这一技术传人外姓人之手。其末代传人只生一女,且聪明伶俐,出于好奇,要求向父亲学习制球手艺。父亲严守祖上规矩,不肯传授。女儿并不灰心,经常深夜在窗外舔纸偷学技巧。老匠人去世后,姑娘出嫁,另起门户,制造起铁球来。到清末,保定甘石桥已有几户制作铁球,人们不仅作为健身器械,还把它作为新鲜礼品,孝敬父母或馈赠亲友。保定铁球闻名遐迩。
民间传说
早在三四百年前,明朝年间,保定有一家铁匠铺,掌钳的师傅姓王,人称王铁匠。他不但为人忠厚老实,手艺上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了。齐、鲁、燕、赵一带的百姓视王铁匠的铁器为上等产品,规格地道,坚固耐用。练武人使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经他一手打制,锋利无比,不崩不卷。
参考文献
- ↑ 我国主要农作物相关的地理知识图及产地分布图 ,搜狐,2021-08-02
- ↑ 中华美食的文化意蕴 ,搜狐,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