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佳冬张家商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佳冬张家商楼位于台湾屏东县佳冬乡。张家商楼创建于1910年代,是佳冬唯一双层的传统红砖楼房,位在清朝时期最热闹商街交易地带的冬根路与西边路口,系极具代表性的临街常民文化建筑,更是“佳冬最美丽的转角”。它曾是水产、甘蔗交易的贩卖空间,也是居民生活必需品采买、提供孩子们满足零食口欲来源的杂货店,它的商业行为使它成为常民生活中人潮汇聚之地,民国57年,张家拥有全村第一台电视机后,每到傍晚张宅门外挤满了来看杨丽花歌仔戏的村民,形成另一番如同市集般热闹的风情。唯,百年张宅因后人疏于管理维护,渐不敌岁月风霜,损坏情况越趋严重,八八风灾后屋顶甚至出现坍塌。2011年4月,由六根子弟曾贵海医师、在地文史团体等人士发起抢救张阿丁宅行动,从募款到取得张宅所有权,再由屏东县政府及客委会补助740万元经费修复完成,这是一场民间与公部门的通力合作的典范。[1]

历史缘由

俗称张阿丁宅的张家商楼,在佳冬号称“客庄最美的转角”,拥有百年历史,独特的魅力,近几年总吸引游客到访,感受早期居民的生活步调。张宅建筑年代距张宅后代张凤添先生表示应该是阿公时期建造,从竹山张万山宗族后代分支到佳冬定居,家族早期务农,张宅不仅当居住场所同时也做买卖生意,张凤添表示他的哥哥经营收购鳝鱼、青蛙等水产,再把这些水产拿去旅店、饭店转卖,另外张宅的转角空间曾陆续作为杂货店,卖甘蔗、水果、番薯签(给猪吃的饲料),而张阿丁是张凤添的叔叔,过去的生活则是四处打零工。一家人共同生活在张宅内,后代陆续成家立业后也都搬出去住,仅剩张阿丁一个人居住此地,大约民国85年之后也将张阿丁街与他们同住,从此商楼逐渐没落而荒废。[2]

特色说明

位于佳冬老街上的张家商楼是罕见的双层楼式的红砖建筑,早期为商楼,至今拥有百年历史。号称客庄最美转角的佳冬张阿丁古楼,座落于佳冬乡冬根路及西边路转角处,大门面街开启,迥异于一般客庄伙房的临街形式,加上双层的土角厝,是佳冬现存古楼的代表性建筑[3] 屏东县佳冬乡的张家商楼,是双层的传统红砖楼,是佳冬乡的历史建筑及指标,经过抢救及整修后,保留了原本的纯朴样貌,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老宅,茄冬文史协会开放张家商楼,要让微电影摄影团队或是婚纱公司,免费申请场域拍摄,藉影像为地方行销。由于微电影播出后,吸引游客的成效良好,因此茄冬文史协会也期盼以微电影,为传统老宅做行销,只要拍摄团队愿意做好维护工作,协会相当乐意开放,微电影或是婚纱公司,免费申请进驻拍摄,用影像提升张家商楼的能见度。[4]

“活的博物馆”结合在地产业迈向客庄世外桃源

张家商楼一景照片来自屏东县政府

佳冬乡六根村有“活的博物馆”之称,多年来文化轻旅行发展有成,且未沾染商业气息,未来将结合在地产业盼打造成“客庄世外桃源”。六根村除有萧宅、西隘门、杨氏宗祠等县定古迹,及历史建筑张家商楼外,还有罗家豫章堂、杨家关西堂、张家清河堂等典型客家伙房建筑,而后者虽未受公部门依法保存,但自家人维护地极好,与前者一样直至目前都还有人居住,不负活的博物馆美名。[5] 屏东县佳冬乡为客家六堆组织聚落中属于“左堆”,在地方文史工作者努力下,保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色;知名法国涂鸦大师Paul Bloas,于2019年12月透过米崴艺术工作室介绍来到屏东佳冬,在历经岁月风霜的老墙上,留下3幅大型艺术创作;茄冬文史协会理事长杨景谋说,东西文化在此交融,擦出璀灿的火花。佳冬乡诗人步道沿途有三级古迹萧家古厝、张家商楼、三级古迹西栅门、杨氏宗祠、杨及芹祖堂等,沿途都维持早期客闽聚落,有如穿越一趟时光隧道,漫步过往云烟及场景;杨景谋说,法国艺术家与佳冬短暂相遇,不追求永恒不变的美,只欣赏这瞬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土地之间碰撞交流的痕迹,东西文化在此擦出璀灿的火花。[6]
 


视频

【张家商楼 -上集 - 藏身于屏东县佳冬乡人文古迹 Commercial monuments in Taiwan】

【张家商楼 -下集 - 藏身于屏东县佳冬乡人文古迹 Commercial monuments in Taiwan】

【佳冬最美丽转角-百年历史张家商楼【大千世界】土角厝|屏东】

【佳冬张家商楼 开放微电影团队申请拍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