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肥胖吗?听听专家怎么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近期全科病房接诊了一位糖尿病患者,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血糖的波动,见到患者第一眼就发现与众不同,出奇的胖,测体重后,算下她的体重指数(BMI)高达45.9kg/m2,是我们接诊过的最胖的病人之一。接下来,我们聊聊如何理解肥胖。
肥胖症(obesity)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至体重增加的临床征象,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也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疾病,而且常与胰岛素抵抗、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组合在一起。肥胖会影响身心和行为等,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1]
肥胖分级:
成年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2]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
成年中国人:体重指数小于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23.9kg/m2之间为正常,24~27.9kg/m2之间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kg/m2为肥胖。[3]
按肥胖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轻度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
②中度肥胖:
体重超过30%~50%;
③重度肥胖: 体重超过50%以上。
肥胖症分为单纯性肥胖(与异常、环境因素有关)和继发性肥胖(与某些疾病有关)。
肥胖的病因:
① 遗传因素:
肥胖病可呈一定的家族倾向,父母的体重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几率约10%,而父母中1人或2人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的几率分别增至50和80%。
② 中枢神经系统:
通过影响食欲或调整定点而引起肥胖。
③ 内分泌系统:
胰岛素、雌激素、β内啡肽等均可能参与肥胖的形成过程。
④ 代谢因素:
肥胖者可能存在代谢缺陷引起能量的利用和储存效能增加。
⑤ 其他因素:
摄入过高热量、体力活动过少等。
肥胖的表现:
(1) 继发性肥胖:
有原发病的表现。
(2) 脂肪分布不同:
男性型脂肪分布在腰部以上,如苹果型;女性型脂肪分布在腰以下,如梨型。
(3) 精神表现:
肥胖症可因体型有自卑感、焦虑、抑郁等身心相关问题。
(4) 症状表现:
气急、关节痛、水肿、体力活动减少等。
(5) 内分泌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糖耐量减低、胆石症、胆囊炎、脂肪肝、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
(6) 心脑血管症群:
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脑血栓、脑出血、下肢静脉易有曲张、血栓形成。
(7) 消化系症群:
胃排空快,多食易饥,便秘,腹胀等。
(8) 通气不足综合症:
极度肥胖者明显,稍事活动后易感无力、心悸气喘,缺氧常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衰竭。
(9) 其他:
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胆囊和胆道癌也较为常见。男性肥胖者,肠癌、前列腺癌发生率较非肥胖者高。
肥胖者的全科治疗:
肥胖症以行为、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为主,当饮食治疗及锻炼未能奏效时,可采用药物做短暂辅助治疗,严重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中医针灸按摩治疗也有疗效。
① 行为治疗:
指导病人制定计划,改变进食行为,并定期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指导计划中包含注意进食的方式和环境,例如细嚼慢咽,避免边看电视或边玩游戏边进食的习惯。此疗法需要有家庭的配合和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② 饮食治疗:
根据体力活动的轻度、中度和重度的程度分配热量的比例,在常规热量范围内再扣除600kcal/d,使每周体重下降0.5~1kg,饮食应低脂肪、低热量、少盐、粗纤维、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为1g/kg.d,适当增加低热卡蔬菜以增加饱腹感;限制油煎炸食品、糖类食品的摄入。
③ 体育锻炼:
需与饮食治疗配合使用,并长期坚持。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循序渐进。
④ 药物治疗:
是饮食运动治疗的辅助短暂手段,常见的有食欲抑制药、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等。药物治疗适应证:食欲旺盛进食较多者;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合并负重关节疼痛;肥胖引起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暂停综合症);BMI≥24伴以上情况者或BMI≥28不论是否有以上情况,经过3~6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不能减重5%,甚至有上升趋势者考虑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治疗禁忌症:儿童;孕妇、乳母;对减肥药有不良反应者;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入抑制剂如SSRI帕罗西汀。
⑤ 手术治疗:
只限于反复使用保守疗法而不奏效的严重肥胖病人。
期待肥胖的朋友们,选择合理的减肥方法,定期评估自己的体重是否减重达标,定期入院检查评估身体并发症情况。让自己有所知有所悟,不要忘记了肥胖其实也是一种病。 ==視頻==
参考文献
- ↑ https://www.kepuchina.cn/health/disease/202006/t20200617_1624970.shtml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 ↑ 本文由上海市同仁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医师徐仲卿进行科学性把关
- ↑ “达医晓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