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余关乡位于伏牛山南麓,湍河默河间丘陵地带,素有"七沟八岭一面山"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浅山丘陵旱作农业区。[1]

基本概况

余关乡位于内乡县城北17.5公里处,东与王店、马山口镇相连,南与湍东镇接壤,西与赵店乡、赤眉镇相依,北与七里坪乡毗邻。乡境处于伏牛山南麓,湍河默河河流之间的丘陵地带,素有"七沟八岭一面山"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浅山丘陵旱作农业乡。下辖余关、王沟、赵沟、谢寨、东孙沟、孙沟、朱沟、黄楝、子育、独树、岳沟、报事滩、梁坪、麦西、石庙、麦山、东王庄18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243个自然村 。全乡总人口390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其中农业人口38068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63亩,宜林面积25289亩。

2016年3月撤乡建镇。[2]

经济建设

余关的产业发展有三个第一,全省连片发展规模第一的核桃基地、亚洲单体规模第一的生猪养殖场、全市种植规模第一的烟叶专业乡镇。根据余关乡目前的产业发展基础,初步形成的发展定位是:"产业强乡、林牧名乡、农游一体化示范乡";发展的重点是产业转型升级,即由大向强转变、由产品向产业转变、由品质向品牌转变、由规模向生态效益转变。既发挥优势围绕农业招引项目,又解放思想跳出农业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实现余关工业、农业两条腿走路,为长远发展储蓄后劲。

规模第一的核桃基地

余关核桃基地为第二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余关结合实际,编制了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成功招引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浩林果业有限公司,大力实施优质核桃基地建设工程。目前优质薄壳核桃基地已发展到7万余亩,其中已挂果面积近3万亩,是河南省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核桃基地,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省农业厅、林业局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誉,被国家经济林学会授予"中国核桃之乡"。 市委书记穆为民一行在余关乡核桃山检查调研 市委书记穆为民一行在余关乡核桃山检查调研

单体规模第一的生猪养殖场

河南牧原公司第17分厂位于余关乡黄楝村,占地1700亩,是目前牧原公司规模最大、科技密集度最高的分厂,是我乡2008年通过多方努力,以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招引的重大项目。项目建成后,单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建成。一期工程投资1亿元,于2009年2月开工建设,现已建成能繁母猪舍72个单元,培育猪舍125个单元,18000余头的能繁母已入圈。今年投资1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办公大楼主体已完工,沼气发电和污水处理系统,正在加紧施工;4栋职工宿舍、255个育肥猪舍单元正在有序建设中,其中2个单元育肥猪已入圈。计划投资1亿元的三期工程已于9月份开工,将建设育肥猪舍150个单元及饲料厂1座。

整个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存栏生猪10万头,能繁母猪1.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以上。将对提升我县畜牧业知名度,推动余关乡乃至全县畜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种植规模第一的烟叶专业乡镇

余关为现代烟草农业集聚区,所产烟叶以色、香、味独特被国家烟草局命名为"马山牌"优质烟,属津巴布韦香型,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是国家优质烟生产科技示范基地、河南省烤烟标准化示范区、上海中华集团原料单元基地。[3]

美丽乡村建设

内乡县余关乡黄楝村利用青山绿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与旅游业,成为集人文居住、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黄楝村素有"一山一沟一道坡"之称,过去,村里流传着"媳妇上门难、群众走路难、日子过得难"的"三难"传说,出行没出路,致富没门路。2011年以来,余关乡加大资金投入,整修道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黄楝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王红臣:"活了60多啦,没想到,能走上这样好的路,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能过上这样好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越过越舒坦,生活越富裕,越美。"

与此同时,黄楝村还先后与牧原公司和浩林果业达成合作意向。牧原公司投资3亿元建成了年存栏生猪10万头以上、出栏30万头的牧原第十七分场。与浩林果业合作建设集核桃新品种繁育、核桃仓储、相关产品研发加工为一体的核桃产业园。这两项产业为当地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王高英:"现在我们这里有了核桃基地,农闲的时候我们上牧原打工挣点小钱,到采摘核桃的时候,我们都上核桃山采摘核桃,我们打工、农活两不误,我们的收入,算起来,比打工挣钱多得多。

作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典范,黄楝村成为内乡县余关乡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个缩影。余关乡乡长石天军:(出录音)"我们将围绕林果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推进农游一体化,使当地更多的群众就近就业,让群众找到致富路,过上好日子。"

风景名胜

宛西道教名山--麦子山

麦子山状如麦籽,孤峰壁立,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为地方绅士所冠名,素有"北顶"(人们习惯称湖北武当山为"南顶",而称麦子山为北顶)之称,历史悠久,山水俱佳,观光旅游者称:"游玩伏牛山,不至牛心垛,不足以知其高;不至老界岭,不足以知其险;不至麦子山,不足以知其奇。"

河南卫指佥事、广威将军--谢贵墓

谢贵(1335-1399),字青萍,浙江省湖州市乌程,东晋谢安四十世孙。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因军功授正三品河南卫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靖难之役为国捐躯,身首异处。其首级由长子谢公楮获取,仓皇逃到父亲原任职过的河南,藏身在现内乡县余关乡将子村。期间他将谢贵的首级葬于余关乡谢寨东北小山坡下,是为河南省内乡县将子谢氏明代始祖。将子,因广威将军之子而得名。(1994年10月1日出版《内乡县志》"谢寨村有明代都督指挥使谢贵墓")

谢贵者,不知所自起,历官河南卫指挥佥事。建文初,廷臣议削燕,更置守臣。乃以昺为北平布政使,贵为都指挥使,并受密命。时燕王称疾久不出,二人知其必有变,乃部署在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防守,将执王。昺库吏李友直预知其谋,密以告王,王遂得为备。建文元年七月六日,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王伪缚官校置廷中,将付使者。绐昺、贵入,至端礼门,为伏兵所执,俱不屈死。(明史·列传·卷三十)

宛西谢氏始祖--谢和墓

谢和,祖籍福建省漳浦县十八都衡山马口南马场。明嘉靖二十四年,由福建省漳浦县十八都衡山马口南马场徙迁至河南省内乡县余关乡谢寨村开基,至今约四百六十余载,繁衍二十二世,三千余口。其子孙遍布海内外。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二月二十二日所立谢和墓碑记:"公谓和谦字,前明人,和公至孙辈已十余世孙……。"知其名'和',字'谦'。

其源,自远古后羿氏,下传至上古炎帝神农氏历63世下传至周申伯公(周宣王之元舅,佐宣王治天下,有功于周室,于宣王庚辰公元前821年赐封于古谢国,治邑于谢国,其子孙以谢为姓。谢氏子孙遂改遵申佰为受姓之始祖。)

传36世于晋衡公开基于会稽,其子鲲公、裔公,孙安公,曾孙玄公,有功于晋室,其子孙封将相之位者达35人之多。衣冠之盛,甲明于天下。[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