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世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何世良30多年如一日,潜心于传统砖木雕刻艺术并加以创新,成绩显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添加{{cleanup}}和{{unreferenced}}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行 1: 行 1:
 +
{{cleanup|time=2020-05-21T15:37:34+00:00}}
 +
{{unreferenced|time=2020-05-21T15:37:34+00:00}}
 
 何世良30多年如一日,潜心于传统砖木雕刻艺术并加以创新,成绩显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还先后获得番禺区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广东省及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巧手、广东省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砖雕大国工匠、“沙湾工匠”等众多荣誉称号,其个人事迹被编入“广东省档案·名人档案库”。
 
 何世良30多年如一日,潜心于传统砖木雕刻艺术并加以创新,成绩显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还先后获得番禺区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广东省及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巧手、广东省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砖雕大国工匠、“沙湾工匠”等众多荣誉称号,其个人事迹被编入“广东省档案·名人档案库”。
  

於 2020年5月21日 (四) 23:37 的修訂

何世良30多年如一日,潛心於傳統磚木雕刻藝術並加以創新,成績顯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磚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獲得者。還先後獲得番禺區十大傑出青年、全國鄉村青年文化名人、廣東省及廣州市勞動模範、廣州市農村優秀民間文藝家、傳承廣州文化的100雙巧手、廣東省民間文藝傑出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磚雕大國工匠、「沙灣工匠」等眾多榮譽稱號,其個人事跡被編入「廣東省檔案·名人檔案庫」。

  勤奮好學求藝路

  何世良是土生土長的番禺沙灣人,生活在沙灣古鎮一帶,隨處可見的祠堂和傳統民居等嶺南古建築讓他深受藝術的薰陶,他也因此從小喜歡美術。1984年,留耕堂啟動修復工程,何世良一放學便跑去看師傅們做磚雕、木雕等修復工藝,師傅們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藝給少年時代的他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顆藝術的種子在他心中萌芽。

  初中畢業後,他進入本地一家紅木廠當學徒,「剛好紅木廠找學徒,我對木雕感興趣,就進去學雕刻。」在當學徒期間,何世良能吃苦,愛鑽研,上手很快,收入節節攀高,甚至比他父親賺的還多。但在紅木廠幹了半年,他就辭職了,因為聽說白雲區一間很大的木雕廠招人學精細雕刻,在其他人不解的目光中,他離家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

  在木雕廠,何世良幸運地遇到了廣式家具木雕工藝大師胡枝,並得到了他的悉心指點。在當學徒期間,為了學得更快,何世良白天學雕刻,晚上就偷偷地臨摹胡枝的設計圖紙,有時學畫到凌晨一兩點。臨摹圖紙是行規所不允許,胡枝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何世良,反而覺得他十分有天分且很勤奮,並起了愛才之心。往後,胡枝就親自教何世良畫雕刻圖紙。這段求學經歷,為何世良日後技藝的成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也一直銘記着恩師胡枝的一句話——「藝術就是要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才能成為純粹的工匠,而不是機械化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