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伪奇舟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伪奇舟蛾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名:伪奇舟蛾

拉丁学名:Pseudallata

laticostalis

别 名:半明奇舟蛾、

银刀奇舟蛾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 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 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科:舟蛾科

亚 科:扇舟蛾亚科

属:奇舟蛾属

亚 属:伪奇舟蛾亚属

种:伪奇舟蛾

命名者及年代:Hampson,1900

伪奇舟蛾(学名 Pseudallata laticostalis Hampson,1900)是舟蛾科奇舟蛾属的一种动物。 [1]

伪奇舟蛾形态特征

体长19~20mm,翅展♂40~48mm,♀50mm。触角分支两侧等长。头和胸背暗红褐色,头顶和前胸背中央黑色,颈板浅灰黄褐色,中央有1暗褐色横线,后胸背有2个灰白点。腹部背面灰褐色。雄蛾前翅中室以上的前半部浅苍褐色,R5脉以上的翅顶有1暗红褐色斑外;翅后半部暗红褐色,基部和外缘中央较暗近黑色;

中室下缘外半部有1近刀形的银斑,内侧有1小银点,外侧Cu1、2脉基部有1枚“工”字形银斑;内、外线黑褐色,双股锯齿形,前半段只有两列黑点可见;前缘中央到横脉有1暗褐色影状斜带;亚端线为1模糊灰褐色带;端线细,黑色波浪形。后翅灰褐色,缘毛色较浅。

雌蛾前翅前半部(除翅尖有1暗褐色斑外)浅灰黄色,其后缘沿中室下缘几乎成直线伸至外缘;翅后半部暗褐色,内半部近黑色,后缘缺刻边缘红褐色;前缘中央到横脉有1褐色影状斑;中室下角无灰白色“V”形纹;外线和亚端线不清晰黑褐色,亚端线锯齿形;端线细,黑褐色。后翅灰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节腹板卵形,端缘角圆,中央有两个突起;爪形突弯曲,两侧扁平,侧面观近三角形;颚形突稍狭长,端部分岔,呈2小弯钩形;抱器瓣短宽,强骨化,抱器腹缘呈不规则锯齿形,基部有一钝的突起;阳茎长,约为抱器瓣长的2~3倍,稍粗直,末端呈一指形突;阳端基环发达,近四方形;囊形突短而大,两侧角圆。

雌性外生殖器:后表皮突较长,前表皮突约与后表皮突等长;第8腹板中部马蹄形骨化;囊导管较长,基部漏斗形,骨化;囊体较大;囊突较小,月牙形中部无齿。

幼虫:体长约40mm,身体细长。头灰白色或苍褐色,由小刻点组成的凹窝浅黑色,身体灰褐色,部分烟褐色。腹部第8节膨大成钝凸,刚毛很短(第7群例外)而不显著。腹部第7节气门约为第8节的2/3。

观察标本:

福建武夷山14♂♂8♀♀,1982.Ⅸ.14~22,1983.Ⅵ.9;湖北兴山小河口700m,9♂♂1♀,1994.Ⅴ.11,兴山龙门河1350m,3♂♂,1994.Ⅴ.6,秭归九岭头110m,1993.Ⅵ.13,2♂♂,1994.Ⅸ.6,秭归茅坪80m,1♂,1994.Ⅳ.8,利川星斗山800m,1♂,1989.Ⅶ.23,宣恩650m,2♂♂,1989.Ⅴ.25;江西莲塘1♂,1973.Ⅸ.26;四川万县王二包1200m,1♂,1994.Ⅴ.27,峨眉山800~1000m,2♂,1957.Ⅳ.29,Ⅸ.20;北京百花山1♂,1972.Ⅷ.2;河北小五台山1700m,1♂♂,1964.Ⅶ.7;陕西宁陕火地塘1580m,4♂♂1♀,1998.Ⅶ.26,留坝县城1020m,1♂,1998.Ⅶ.18;甘肃宕昌1800m,1♂,1998.Ⅶ.7,文县铁楼1450m,2♂♂,1999.Ⅶ.24。

伪奇舟蛾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北京(百花山)、河北(小五台山)、山西(绵山)、浙江(天目山、莫干山)、福建(武夷山、挂墩)、江西(莲塘)、湖北(兴山、秭归、宣恩、利川)、四川(万县、峨眉山、天全)、云南(丽江)、陕西(宁陕、留坝)、甘肃(宕昌、文县)

国外分布:印度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

参考来源

  1. 伪奇舟蛾,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