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伟大的句号(甘茂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伟大的句号
图片来自创意悠悠花园

《伟大的句号》中国当代作家甘茂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伟大的句号

岁月的长河无法割断,多少往事风涛中……

从1931年算起,抗日战争历时14年。我们通常所说的八年抗战,始于宛平卢沟桥,终于芷江七里桥。有两句诗可以概括: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湖南怀化境内的芷江,原本是个僻处山丛的湘西小县城,尽管历史悠久风景秀美,人们却知之甚少。直到1945年8月21日,日军降使远来这里投降而惊动世界,于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最光辉的一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这里画上了一个伟大的句号。

时隔70年之后,我来到湖南芷江东郊七里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去的那天阳光灿烂,位于舞水之滨的纪念馆,阳光中金碧辉煌,奔流不息的舞水,有一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壮美。站在远处,就能看见那座屹立在高台之上的和平塔,形似天坛,巍巍然,俯瞰山川大地。

在这里,曾经封存的记忆被打开了。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座大理石雕砌的“受降纪念坊”。这是华夏唯一纪念抗战胜利受降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中国凯旋门”。纪念坊为四柱三拱门式建筑,汉字的“血”字造型,让人看一眼就能想起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回忆起中华抗日健儿血染神州的丰功伟绩。我站在纪念坊前留影,铭记着生命中这一刻的凝重与沉思。

虽然世事沧桑,但抗战烈士生命还在不断延续。

穿过一条两旁柏树森森的平坦宽展的大路,就到了芷江受降会场。这是一栋黑色鱼鳞板双层结构西式平房,东西两头有出口处和休息室。会场布置按上下之间长方桌面对面的会场形式摆设的,严肃而简朴。会议专为日本降使准备了一支鼠须毛笔。日方代表今井武夫等四人进入受降会场后,脱帽,立正,向中方代表鞠躬,然后开始日本投降典礼。据《今井武夫回忆录》所载,降使一行“沉痛地陷于伤感之中”。今井抚然叹息:“作为战败国使节,等于铐着双手来中国投降。”《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记》写道:“八年血泪,换得地展眉头,天露笑脸。太阳旗下之武士道者,终俯首于七里桥下,接受投降备忘录,交出兵力部署图。雪民族之大耻,扬炎黄之天威。”

我们回望硝烟,守卫和平。活着,但要记住这一切。

抗战胜利纪念馆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展出二战文物、文照、电函、图表等1500多件,还有中、美、英、苏、捷、法、比、日等八国二战兵器一批。展馆第一部分是“日寇侵华,罪行累累”,第二部分是“中国抗战,浴血疆场”,第三部分是“芷江受降,载入史册”,第四部分是“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我边看边思索,清醒地意识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是值得我们全民族为之骄傲的。尤其是抗日将士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毅然以血肉之躯作最后的抵抗,其感天动地的浩然之气,令人心血沸腾。我想起了张自忠将军在枣宜战役中牺牲后,身上不仅有枪伤还有刺刀伤,他与日寇死战的惨烈之状,令人潸然泪下;想起了太行山滚滚的硝烟,冀中平原茫茫的风雪,想起了台儿庄大战,想起了湘西会战,想起了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想起了埋葬着十几万年轻战士的昆仑关,想起了八年抗战中有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血流成河,染红了神州。我想这一篇又一篇并不遥远的史诗,只要读了就忘不了。谁能不为民族的苦难而热泪盈眶,谁能不为舍身抗敌的将士而血脉贲张?芷江抗战胜利纪念馆,就是一部全民族抗战的家谱实录。

如果忘记过去,那就意味着背叛。

从芷江回到怀化宾馆,湖南电视台正播放一首歌《芷兰花》。据说芷兰花产在芷江,高贵典雅,象征着中国将士抛生死为家国的民族爱国情怀。那歌声通透明亮,唱得人荡气回肠:“……芷兰花,胜利果,英雄的丰碑我们用生命筑过。漫步在风雨桥头,回首历史长河,天佑中华永平安,神州同唱和平歌。”芷江受降纪念坊,既是一座抗日丰碑,又是我们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平台。美丽的芷兰花,是我们心中永远绽放的和平花。

聆听岁月在这里吟唱,我坚信,往事并不如烟。[1]

作者简介

甘茂华,土家族,籍贯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