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伍龙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伍龙寺

中文名称;伍龙寺

地理位置;中国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

著名景点;大佛殿

伍龙寺,位于中国贵州安顺平坝县,距县城12公里,距天龙屯堡2公里,其以依山就势而建,立于山峰之巅,以山崖石壁作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简介

天台山,以山形而得名。其山为石灰岩质的一座玲珑小山。山高60米左右,山势陡峭,如巨崖突立在四围高山峡谷之中,一面为古树枯藤掩映的蜿蜒小路,三面削壁而立,状如拾级登天之台,故名天台山,其上建伍龙寺,又称"清净禅院"。由山门、大佛殿、两厢、倒座、玉皇阁、经堂、祖师殿等组成,是贵州省现存古建筑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寺院。

据《安平县志》记载,伍龙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广顺白云山僧人来此开山,在山顶修建该寺,后经康熙嘉庆道光及民国时期四次培修,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座释道合一的寺庙。

天台山伍龙寺第一重庙门,为民国时期僧人本安修缮后的建筑,门上联为闻名遐迩的绝对:云从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明末清初,吴三桂路经此地曾上山拜望在此出家的叔父吴凤并留下朝服、朝笏、腰刀等珍贵物件,今仍存于古刹之中。据说"印宗禅林"浮雕是中国唯一的一幅佛道合一石雕。伍龙寺周围都有厚石板横切的高墙,这些墙既是院墙,也是殿堂、房舍的围护墙,在外观上,山崖与围墙浑然一体,形如城堡,为该寺建筑的一大特点。

天台山伍龙寺是一处佛道儒和一的场所,前殿供佛祖,后殿供玉皇,清末又学馆,像这样的文化现象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

寺庙布局

伍龙寺的殿堂、房舍,都因地形地势,灵活布置,但大佛殿、两厢及倒座等四幢建筑,仍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委以的一组四合院。

伍龙寺虽说是庙宇,但外观上俨然是一座石头建筑的城堡,与上山的四道关隘互相呼应。因为这里的佛教先到,所以按佛家的规矩建"寺",但后来道教也把它当作"洞天福地",在寺中修建了玉皇阁。佛寺与道观合为一体,成为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亦佛亦道的古建筑。为了使城堡与山体一致,建筑师独具匠心,有意将山崖的缺失部分补平。寺前的山崖上,原有一条长长的石缝,修建时用砂石将缝大致填平补齐,然后把石墙砌在悬空的巨石上,前面提到的小月台和大月台,实际上是利用山体的凹进部分略加砌筑,利用平台后的石壁作题刻浮雕,使之与山体保持天然一致。

山顶的平面并不规整,近似一个三角形,而且中间略高,前后稍低。可进入寺内,布局却很规整,而且主体建筑均布置在中轴线上,这又是它在建筑上与众不同之处。寺庙是一个前后两进的四合院,前院为佛寺,后院为道观。佛殿就地垒起一个平台,有石阶上下,殿前的两根大柱立在两个大石狮背上,显得巍峨、宽敞、壮观。佛殿两边各有三间厢房,但仔细观察,一侧地面宽广,另一侧则很狭窄,实际上是在一块三角形的地面上修建规整的四合院。建筑师的巧妙,就是在狭窄的一端建起两间厢房,不足部分则修一假壁配成三间,保持对称的格局。后院的主体建筑是三重檐的玉皇阁,右侧为关帝殿,左侧为祖师殿,虽然它的地势比佛寺要低,但因道观为两层阁楼,正面看去反而高于佛寺,显出层次感。前院和后院的侧面,利用山崖修建一条"天街",直达山顶。"天街"修在悬崖峭壁上,正是:"云铺飘渺最高峰,石蹬通天更几重。曾约同游孤顶寺,今来独听一声钟"。

最高处是一个"望月台",似可"九天揽月",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俯瞰台下,万丈深渊,令人心悸。极目远眺,只见四周山峦起伏,又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是巧夺天工。

建筑特色

伍龙寺是石头营造的精灵,专家谓之有"五奇"。一奇为:天台山之顶平面有限,聪明的建筑大师们依山就势,从崖底用人工垒砌石墙的方法,扩大山顶建筑面积。二奇为:山顶本是高高低低的平面,大师们把各单体建筑利用地形的错落有致,巧妙应用立体建筑的三维空间,或架空或悬挑或叠缩或拼联,以有限的平面获取最大的空间,营造了大佛殿玉皇阁祖师殿经堂吟风亭望月台回廊等大大小小40余间房屋。沿北侧依山就岩修有400余级石阶。三奇为:小殿堂大天井。进山寺正门拾级而上是一面积约60平方米的天井,四围建有重檐翘角的大佛殿、韦陀殿和左右配殿,整个庭院保持古建筑的中轴对称、四方齐正,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当你不经意间推门走进韦陀殿,却发现此殿进深不足3米,左配殿其下两层竟然是天井地平面下依岩而建的粮仓、碾房。伫立于天井之中,没有狭小之感;沉思于大佛前,更觉世界之博大。四奇为:大山拜小山。经大佛殿绕玉皇阁出祖师殿,就到了山顶的最高处望月台。台宽仅约30平方米。古代匠师巧妙利用人的视觉远眺出现的差异,挤出这有限空间来让人们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感叹。五奇为:是寺庙也是城堡。在其山麓凿有若干石臼,后山有防御性垣墙,山门的修建如城门,远看整座建筑是一森严壁垒的城堡,堪称中国古代山地石头建筑的一组绝唱。[2]

主要景点

中国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

伍龙寺前设四道山门。第一道为石砌衡门,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门额镌"黔南第一山"。第二道为石砌牌楼门,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劵洞门上的竖匾刻"天台山"三字,其下刻横批"天中之天",落款"大清光绪拾",字迹尚可辨认。第三道亦为劵洞门,门洞深,与山石连为一体,建于民国25年(1936年),门楣上有"八仙"浮雕,其下刻楷书"印中禅院"四字。门旁的石刻对联上联为:"云从天出天然石峰天生就。"下联:"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石壁上并嵌有记事碑及诗碑各一方。第四道是伍龙寺的正门,劵洞门上刻"清净禅院"四字,建于民国9年(1920年)。

大佛殿

大佛殿面阔三间10.29米、进深8.42米,单檐悬山顶,前带廊,上覆青筒瓦。明间前檐柱立于狮形柱基础上。前廊顶部装鹤颈轩,轩梁下的柁墩两面均为"二十四孝"故事浮雕。门楣上有一块匾牌,上面有任可澄书写的"恩沾北阙"四个大字,殿前有一对石狮,大佛殿内供奉着释伽牟尼佛像,长年香火旺盛,观瞻朝拜之人络绎不绝。东西厢房的门楣上分别有"深山明珠"和"咫尺云天"匾牌,大佛殿屋顶有两条泥塑巨龙,东西厢房和倒座屋顶也各有一条。伍条龙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呼之欲飞,"伍龙寺"因而得名。大佛殿对面的房屋叫倒座,里面存放着吴三桂的遗物和黄杨木盆。"黄杨木盆"是清光绪年间以千年黄杨树干整雕而成,直径52厘米,是天台山伍龙寺的传寺之宝,最为珍贵的文物。清初,吴三桂曾偕陈圆圆小住寺内,留下朝笏一块,朝服一件,配剑一把,及其所铸"方孔钱"8枚,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大佛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题记尚在,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进行过维修。左右厢房重建于咸丰八年(1858年),皆面阔三间6.3米,其中,右厢进深较大,左厢建于悬崖上。倒座与大殿相对而立,面阔三间,悬山顶,始建年代与大殿同,其明间抱厦为后世所增修。

玉皇阁

玉皇阁在大佛殿后,原为单檐悬山顶殿堂,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后改为二层三檐歇山顶阁楼。面阔三间8.1米、进深5.78米。阁前为一小天井,并有一石板镶砌的放生池。

经堂

玉皇阁右侧为经堂,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面阔五间12.9米、进深8.63米,上盖薄石板。

仓房

经堂之后建于悬崖上为仓房,单檐硬山顶,二层,底层低于地面,二层于地面平,前带廊,面阔三间8.45米、进深4.14米,屋面盖薄石板,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

祖师殿

玉皇阁左侧台地上为祖师殿,建造年代与玉皇阁同,亦为明崇祯间遗存。后为了与玉皇阁二楼相连,左右各增加一间,通面阔增至12.44米,由于受地形限制,后檐柱不在一条线上,构架也不太规整。祖师殿前为一平台,是全寺最高点,其前沿有一影壁,左侧设望柱栏板,并筑有石板路与大殿前廊相通。

玉皇阁和祖师殿 两栋建筑连为一体,是天台山上最高、最宽大的建筑,它体现了佛、道、儒三教合一。

财神庙

财神庙 里面供奉的财神是范蠡,他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的一名谋士。越亡后,与文仲一道辅佐勾践,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养精蓄锐,终灭吴复越。后见勾践有屠戮功臣之意,留下"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名言,弃官归隐,泛舟太湖,经商聚财千万,富可敌国,时人称为陶朱公,吴、越民间奉之为财神,屯堡人系南京后裔,故供奉范蠡。从财神庙向上行数十级台阶便到了小月台。小月台左边有伍龙池,相传为天台山上的五条龙饮水之处。

方丈室

方丈室顾名思义就是方丈休息的地方,也是伍龙寺储存粮食的地方,它分为上下两层,地下一层为粮仓,地上一层为方丈住室,相传粮仓上的一间房间里的木床是吴三桂当年在伍龙寺小住时的卧床。方丈室的门口刻有一块石匾,前面是鱼头,后面是鱼尾,中间是金砖、铜钱还有莲花。它的寓意就是"年年有余,富贵双全"。

大月台

大月台是天台山最高处,它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当年的和尚和道教弟子夜间来此望月,现已被凿为一水池,作为消防蓄水之用。

后花园

后花园是由天台山古墙垣围成的约四亩地的台地,墙上有两道门,一是从台地上天台山之门,一是台地下山之门。当遇紧急情况时,方丈就通过后门下到后花园然后逃走。后花园里到处残留着明朝屯军驻堡的痕迹,地上的许多石头上留下了石臼,据说是当年为加工粮食和火药而凿,墙体高大坚固,墙上有防御垛口,过去用来作为战争防守之用的后花园现已成了游人休息赏花的场所。

相关视频

天台山—伍龙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