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拿罕元帅斩新李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伍拿罕元帅斩新李行》是一首古诗,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
中国古诗词文化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著名的古诗词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中国古诗词文化不仅在中国本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当今世界,中国古诗词文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和传承[1]。
“ |
中原恶少称新李,八尺长躯勇无比。 铁枪丈二滚银龙,白面乌骓日千里。 攻州劫县莫敢撄,乌羊浑脱缦胡缨。 轻车壮士三十两,战则为阵屯为营。 殿前将军不敢搏,羽林孤儿甘受缚。 柳林道上掠宝车,独树堆边劄毡幕。 吐蕃老帅西南来,虎头不挂三珠牌。 弊裘羸马失故态,宝刀绣涩盔生埃。 步入中书谒师相,愿请长缨三百丈。 生缚凶魁献至尊,不使朝廷乏名将。 相臣入奏大明宫,玉音特赐天厩骢。 亲军百骑备两翼,䌽旗尽出东华东。 硬弓二石力逾弩,长驱夜走涿城下。 土冈无树著伏兵,两阵相当如怒虎。 弯弯弓弰抱团月,点点枪尖飞急雪。 神骓未随白羽仆,贼颅已逐青萍缺。 一骑平原报捷归,天狗有声流作血。 |
” |
— [明代]张宪 |
目录
中国古代诗歌英译
以古代诗歌为代表的文化典籍是对外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典诗歌在国外的译介中诗外译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党争胜综合多位文史研究家的研究提出,中国古代诗歌的译介历史从时空概念上始于公元1世纪前后丝绸之路开通之时,兴于7-8世纪的唐朝和19世纪的清朝,继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开放后“汉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而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中华文化[2]“走出去”的当下,译好中国古代诗歌无疑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国外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承担完成的,且大多数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译者承担典籍翻译工作持否定态度。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曾说:“按照一般规律,翻译都是从外语译成母语,而不是从母语译成外语的,这一规律很少例外。”虽然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中国诗歌的理解,中国人强于外国人,而中国人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未必在英美译者之下。尤其是,一批近现代学贯中西、才气纵横的大师以魔力般的通感,完成了古代诗歌英译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32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英韵》(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Rhymes)是第一部由中国本土学者独立完成的英译中国诗集。书名中的“唐诗”泛指中国诗歌。《唐诗英韵》所收作品均译自宋人谢枋得所编《千家诗》,大都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蔡廷干冀望以此让西人了解中国人民崇尚自然、热爱和平的秉性。
参考文献
- ↑ 诗词的异同,个人图书馆,2022-01-17
- ↑ 100种 · 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搜狐,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