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凡·蒲宁短篇小说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蒲宁早期的文学活动,与社会上的文学流派、团体没有联系。从19世纪90年代起他才与高尔基等作家所举办的文学团体有了交往,这些交往对蒲宁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蒲宁和高尔基都维护真实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艺术。但蒲宁政治上的保守使他们很难进一步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蒲宁以纤细灵巧的作品形式、形象鲜明的比喻手法、抒情性的笔调、强烈的色彩和其他使人易于感觉的艺术因素而使他的作品受到当时包括契柯夫、高尔基在内的国内外读者的好评,并因此而成为圣彼得堡作家集团中著名的一员。 他以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作为自己的榜样,严格按照俄罗斯正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去描写和刻画社会与人。在他早期的短篇中,自然景色仍占很重要地位,他同作品人物的内心感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著名的有以抒情的笔调来表达旧俄时代即将衰落的贵族命运的《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又译《冬苹果》)、家业衰败,苟延残喘的贵族如何死守凋零的庄园的《末日》(1903)、反映俄国农民悲惨境地的《塔尼卡》(1892)、涉及到俄国农村应该走向工业化还是保持旧日闭塞状况的《新路》等短篇小说。《塔尼卡》描述一个农村小姑娘眼见父母被迫卖掉最后一匹马的故事,塔尼卡在绝望中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地主老爷,他收留了塔尼卡。蒲宁认为像塔尼卡这样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归根结底是与善良的老爷的命运是一致的。

作者简介

1933年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等。1933年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一部《乡村》小说,使40岁的蒲宁名声鹊起。在小说中,他抨击了那些有民族自大狂的农民,对那些乡愚的嘴脸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作者虽未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农民的没落,只简述了两位主角的祖父被庄园主纵犬追逼而死,但这个情节耐人寻味,它暗示了一种先天的精神压迫,蒲宁以对这种精神压迫的描写来暗示自己对这种高压手段的鄙视。蒲宁的这部作品完整地体现了俄国文学的本色阴郁加残酷。 蒲宁早期的文学活动,与社会上的文学流派、团体没有联系。从19世纪90年代起他才与高尔基等作家所举办的文学团体有了交往,这些交往对蒲宁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蒲宁和高尔基都维护真实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艺术。但蒲宁政治上的保守使他们很难进一步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蒲宁以纤细灵巧的作品形式、形象鲜明的 ……

内容预览

在那个夏日的黄昏,我像每次进城时一样,在城里最好的一家旅馆开了一间连卧室的套间。我吩咐侍者把窗户统统打开,把茶炊拿来,就三脚两步走到窗口,因为屋里闷得透不过气来了。此时窗外已经伸手不见五指,闪电不时划破夜空,就好似贴着地面滚过。一会儿,侍者用托盘端着茶炊快步走进来。我看见:除了一个茶炊、一个涮杯缸、一只玻璃杯、一碟小白面包外,托盘上还有一只茶杯。“为什么还要一只茶杯?”我问。侍者挤了挤眼睛,回答说:“鲍里斯·彼得罗维奇,有位小姐要找您。”“什么小姐?”侍者耸了耸肩膀,做出一副笑脸,说:“那还用问。她苦苦求我放她进来,说是如果能挣到点钱的话,一准送给我一个卢布。她看到您乘着马车来旅社的……”“这么说,是个街头的神女罗?”“可不。可是向来是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