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任素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任素永
国籍 中國
知名于 北京市交管局中心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

任素永,男,曾任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崇文交通支队前门队崇文门三角地岗民警。坚持勤政为民,廉政爱民。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被评为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标兵”、“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公务员”等。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简介

  • 个人经历

今年33岁的任素永很可能是北京市最出名的交警之一,他有个更出名的外号——“小眼镜”。这个外号是常从崇文门路口经过的市民们给他起的,只要见戴着小眼镜东奔西跑指挥交通的任素永在,他们心里就踏实。“只要他在,路口就不堵。”

“三角地是崇文门路口的‘嗓子眼’,他把‘嗓子眼’这块地方疏通了。”同事们这样评价任素永的工作。 任素永是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崇文支队交警。“北京市的平交路口,流量最大的就是这个崇文门路口。”前门队指导员李连海说,“以前这是北京有名的交通拥堵点,这两年排不上了。”因为有了任素永。 任素永疏堵取得效果最开始是靠跑。跑着指挥交通,是任素永值勤的一大特色。“我跑,说白了就是为了节省时间,为了多放车辆,多让行人通过。”任素永这样解释他跑动指挥的原因。

在三角地岗,任素永从1998年跑到现在,每年都要跑坏好几双鞋。“经常有观摩他的。大热的天执勤要穿着整齐,还跑动,不单是后背,前头都湿了,水洗的一样。”在崇文门路口附近工作了31年的111电车车队队长吴晶说,“我们经常拿他教育司机,要支持人家工作,行车时要遵章守法。”

有人统计过任素永执勤时的劳动强度,他一班岗要喊3400句话、做指挥手势6000次、跑10公里路。一班岗是3个小时,每个工作日要站两班岗,特勤等加班的情况除外。任素永说:“一天两班岗下来,腿肚子直哆嗦,站都站不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是主要动力。有时候车在通过时,司机会摇下车窗向你道声辛苦。天热时住在附近的大妈非要给你送上两瓶水。这时候心里暖融融的,工作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他讲述了一个的细节:“堵车的时候,指挥完西边跑东边,一转身,手还没抬呢,东边三排车自动停一溜,特别齐,我很感动,经常过这路口的司机跟我都很默契了。”

踏实工作的人总会取得老百姓的信赖,任素永甚至成了崇文路口的一景。前两年危房改造,很多住在路口附近东花市的人都搬到大兴区了。其中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给交警队写来一封信,信里说:“我在这儿住一辈子了,每天早起到明城墙遛弯,总从这个路口过。搬走后不习惯,觉得少点什么。后来回了一趟,见小眼镜还在,心里就踏实了。”

任素永治堵不仅靠动腿,也靠动脑。上岗之初,他从查找堵源入手,走访公交车队和周边单位20多家,又多次测量路口宽度,研究红绿灯控制时间,还到路口边上的饭店楼顶俯视观察,找出了21个容易造成拥堵的交叉点。很快就摸索出一套两岗配合“四勤四看”的疏堵方法。“四勤”即眼勤看、腿勤转、话勤喊、勤指挥;“四看”即一看时段保证重点,二看信号把握时机,三看苗头制止越线,四看意外及时通报。通过这些措施,三角地岗的机动车通过能力由原来的平均每小时3500辆提高到5100辆。

任素永经常和同事们交流研究如何治堵。2004年到2005年,他和岗组同事一起对路口规划提出9项改进建议,最终有六项被上级采纳。2005年7月,路口改造施工完成后,以前制约路口通行能力的畸形因素被缩小,路口交通流量提高了11%,交通事故下降了24%,交通参与者遵章率提高到99.1%。 严格执法,是交警容易与个别群众产生冲突的重要工作内容。这方面任素永的感受是:“你尊重他了,他就支持你工作。”2005年以来,他共纠正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800多起,未出现一起执法错误。 任素永工作很辛苦,但这并没有耽误他的学习。从1998年起,他花三年时间业余自修了政法专业的大专文凭,接着又花三年时间取得了本科文凭。“实话实说,现在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我们有信心做好。”任素永对交警这个职业充满了自豪感,“我很庆幸选择了这个职业。”

  • 用心指挥路畅通

交警里戴眼镜的不多,任素永是其中的一个。 崇文门三角地是北京城区最特殊的一个路口,呈不规则的“X”形交叉,每天交通流量极大。任素永就在那里站岗,指挥交通。

一般的路口是四个岔道,这里却有五个。路口东侧是东便门方向过来的一条双向四车道路,东北侧是北京站方向过来的一条双向二车道路,两条路在三角地汇合成一条路,向西直指前门。东便门方向的车辆经过三角地先要右转弯,绕过一块禁停区后再左转弯,才能通过崇文门路口;从前门开往北京站的车,则要顺着三角地的右侧走一个S形才能进入北京站方向。这里的公交线路光从西边过来的就有9路、103路、104路、848路等19条。交通高峰时期,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每小时流量达到一万多辆。 [1] 1998年6月,任素永来到崇文门三角地。刚到岗位上,这个24岁的小伙子面对几个方向过来的滚滚车流一下子就懵了。累得满头大汗,路口秩序没怎么变样。一些路人不理解的话深深刺伤了他:“警察是干什么的!”“哎,‘小眼镜’你行不行啊?”任素永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当班时,他仔细观察车辆、行人通过的路线、特点;下班后,又悄悄爬到附近高楼顶上,用摄像机拍下路口的画面,回去跟同事一起探讨,向有经验的老交警取经。

得空的时候,他就拿着一卷皮尺,实地测量,收集数据;路口周边的大单位、小店铺他跑遍了,收集来的意见和建议一大本。经过认真分析总结,任素永慢慢摸透了三角地路口的复杂性:这小小路口居然隐藏着21处交叉冲突点和4处交织冲突点。他精心绘制了《三角地路口交通冲突分析图》。

堵因找到了,任素永就琢磨疏堵的方法。他摸索出一套两岗配合的“四勤四看”疏堵方法。“四勤”即:眼勤看、腿勤转、话勤喊、勤指挥。“四看”即:一看时段保证重点,根据交通流在不同时间内的方向变化来确定放车疏导的重点;二看信号把握时机,根据崇文门信号灯或指挥手势的变化决定三角地卡放车辆的时机;三看苗头制止越线,及时发现制止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抢行猛拐情况;四看意外及时通报,遇有事故、故障车或电车掉杆等情况要立即通知崇文门另一处岗位,协调放行,避免拥堵。

慢慢地,去往北京站的公交车越来越多。任素永又发明出“卡放结合、交通分离、公交优先、兼顾非行”的新路子。三角地一带的交通秩序彻底变样了:路口机动车通行能力由原来的平均每小时3500辆提高到5100辆,增幅近50%。

天天走崇文门三角地的一名44路司机说:以前从东便门到崇文门路口短短一公里要用十多分钟,小任来了后,三角地不难走了,一般两三分钟就能通过。常从路口经过的魏雨民老先生由衷地称赞他是“活的红绿灯”。一位家在崇文门附近的老大爷曾经“细心”地测算过:任素永一班岗平均要打6000多个手势,喊3400多句话,来回走动近10公里。一般交警的皮鞋半年换一双,小任的皮鞋没有一双能穿过3个月。 交警要疏导好交通,对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人就得严格执法。这一点,任素永也决不含糊。崇文交通支队前门队对每位交警的工作情况有详细的统计。2003年以来,任素永在三角地处理过9万多起交通违法行为,其中处罚15400多起,暂扣各种车辆401辆,暂扣证照891个,没有发生一起因工作方法不当引起的行政复议,路口遵章率由93%提高到98.6%。

任素永,一名真正用心指挥交通的民警。

  • 家人支持

每天早晨5点走出家门,晚上9点才能到家——典型的“两头不见太阳”。这就是30岁的北京交警任素永一年中大部分日子里的生活轨迹。

任素永家住北京的郊区大兴黄庄,每天早上4点多他就要起床,赶头班公交车 于6点左右到陶然桥附近的崇文门交通支队,简单吃点早饭后再骑上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在7点前赶到崇文门三角地岗。晚上6点半下班后,在支队里吃完饭回到家已经9点多了。 [2] 刚参加交警工作时,任素永考虑到离家太远,为了照顾到年迈的父母,他也曾经想过调工作。可父母都非常支持他现在的工作,“在市里更能锻炼人”。

2003春天,任素永结婚了。还是在与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工作特点告诉给女方,“当时我还真有点担心,可结婚后她对我非常支持、非常理解。好几次,说好了我要休假陪她出去玩,可又临时有任务不休假,她没有一句怨言。”小任说到这里,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歉疚。

2003年以来任素永已贡献公休、节假日共65天,相当于一年下来多上了三个月班。9月份,他回家仅有5次。

荣誉

  • 担任火炬手

“这已经是第二次当火炬传递手了,但我依然很激动!”昨天,作为多哈亚运会火炬传递手的任素永完成使命后激动地说。

任素永是北京市崇文交通支队的一名交警,作为交管局的业务骨干、模范民警,2004年雅典奥运会北京站的火炬传递中,就有他的身影。

“昨天的传递活动中,我一直很兴奋!我觉得通过火炬传递,可以向世界展示北京的美好形象,我感到无比光荣。”任素永告诉记者,虽然昨天的气温不高,但是仍然挡不住市民们参与的热情,“二环路边、立交桥上、居民小区附近,每个地方都有很多市民自发地为我们助威,跑步的时候,我感到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任素永说,他很希望自己能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手。“那将是更加光荣的事,我知道那可能就是我的一个美丽的梦想。离北京的奥运会就有两年的时间了,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希望通过我们首都交警的努力,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减轻交通压力。”

  • 其他荣誉

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 [3] 北京崇文门十字路口东侧的三角地,被交通民警形象地比喻为“嗓子眼儿”地段。这里地形不规则,交通流量大,曾是北京有名的交通拥堵点。但近几年,许多司机和行人发现,一位戴眼镜的年轻民警在这里上岗值勤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

延读

  • 用科技手段疏堵治乱

这位被司机和行人称为“小眼镜儿”的民警,名叫任素永。刚到崇文门三角地值勤时,他发现造成“嗓子眼儿”地段拥堵的原因并不简单:路口东南有111、108路电车总站,电车出站常与直行车辆交叉;路面狭窄,机动车、自行车抢行、乱并线等违反交规现象较为普遍;附近有同仁医院、北京医院,行人多,但人行横道呈折线,通行难度大且不安全。高峰时段若发生严重拥堵,影响波及与路口相连的北京站西街,崇文门东、西大街,长安街等数公里外。

任素永当交警年头不长,但他勤动脑,肯钻研。他上岗值勤时积极疏导车辆、行人,在实践中观察、寻找拥堵的成因,一方面利用休息时间到“嗓子眼儿”地段测量、拍照,上网查询交通流量,还如饥似渴地向专家学习、求教。两个月后,任素永向领导提出了9项合理化建议。如今,隔离带上的电线杆被拔掉,增划了一条电车专用车道,由南向北车辆的通行能力大大提高。人行道的折线变直线,并在中间设立安全岛,行人的通行速度和安全系数都有了保障。

任素永特别高兴的是,他参照国外交通管理设施规范提出的几个改进方案均得以实施:统一车行道宽度,路面铺设增加摩擦、减少噪音的沥青,利用感应线圈自动测算车流量以利计算机控制信号灯配时,三角地与崇文门信号灯控制联动等。去年7月改造工程竣工后,崇文门路口交通流量提高了11%,交通事故下降了24%,交通参与者遵章率提高到99.1%。

  • 化群众关心为动力

无论酷暑严冬,只要上岗值勤,任素永总是精神焕发。他总结的“四勤四看”指挥法在缓解路口拥堵中发挥了作用。这“四勤”即眼勤看,腿勤转,话勤喊,勤指挥。“四看”即看时段保证重点,看信号把握时机,看苗头制止越线,看意外及时通报。

交通设施越来越现代化,任素永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他发现去同仁医院的行人大多有听力、视力障碍,过人行横道存在安全隐患,他就经常主动搀扶、引导他们。对问路的外地人,他会细心地指点行走路线,并反复叮嘱。渐渐地,经常由此路过的司机、行人对这位“小眼镜儿”交警从熟悉、佩服到喜爱。他上岗时,有人赶来观摩;烈日下,有人送来矿泉水;等红灯时,有司机会摇下车窗提醒他:“小任,变天了,多穿点,小心感冒!”听到亲人般关照的话语,任素永常常心头一热。他把这种关心化作动力,无论多忙多累,总是满腔热情、无怨无悔。 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和行人,任素永严格执法,大胆管理。酒后驾车、伪造牌照等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去年以来,任素永纠正、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800多起。他与“任素永青年交通岗组”成员的最大心愿是:京城大街小巷路路畅通,交通参与者人人安全。

33岁的任素永去年刚当上爸爸。只有7个月大的儿子目前放在大兴的姥姥家。每天早上5时,任素永坐头班公交车从大兴赶到队里,虽然辛苦,他内心却充满喜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