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价格形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价格形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价格形成是价格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律和方式确定。其内涵包括价格形成基础,影响价格形成的因素,价格形成的方式等。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即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形成的基础

价格形成基础是指影响价格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价格形成和运动的轴心或重心,或者说是价格运动的长期趋势。只有明确价格形成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揭示价格形成和运动的规律。

价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从古代价格理论创立至今,在价格形成基础的问题上,历来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从19世纪中叶至今,能够指导人们认识和解决价格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学说只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从价值及转化形式的历史发展的分析,创造了劳动价值学说,揭示了价格的本质,说明价值及其转化形式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即价格形成质的基础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价格形成量的基础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影响价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价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价值:即商品价值量,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2、成本。商品价格由生产商品中耗费的生产资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利润(含税金)三个部分构成。

3、供求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供给方与商品的需求方以市场为纽带,以价格为中介,形成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的变化与商品价格的变化互为因果,并以相反方向循环往复。

具体表现为:

①供给和需求变化引起价格变化: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下降: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上升。

②商品价格变化又会作用于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果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商品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如果商品价格下降,会使商品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③这种关系现为供给或需求的增加会变为减少,价格的下降又会变为上升,原来不平衡的供给大于需求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变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转化为需求大于供给的新的不平衡。

4、国家经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国家经济政策对价格形成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某些经济政策的执行会引起商品成本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变动,从而引发价格的变动。如提高职工工资、实行加速折旧政策会引起即期单位商品成本上升而产生价格上涨的压力,实行税收优惠降低商品成本则可能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

国家经济政策对价格形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国家对商品价格的直接管理即直接定价来实现的,如普遍服务政策、价格补贴政策、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政策等,这些方针和政策直接关系某些商品价格的形成与确定。来源:考试大-价格鉴证师考试

5、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购买心理、地区差异、季节气候、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市场投机、战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价格产生影响。

价格形成的方式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格形成方式是,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的商品和劳务由国家定价;一部分较重要的商品和劳务由国家规定基价和浮动幅度、差率、利润率、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等,以指导企业定价;而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则放开,在国家从宏观上调节和控制市场的前提下,让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等状况自行定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