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付小兵 | |
---|---|
出生 |
1960年8月 四川资阳市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院士 博士生导师 医生 研究员 |
知名于 | 推动我国再生医学从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的迅速发展。付小兵正在参与全军和中国工程院"十二五"再生医学方面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 |
知名作品 |
《中华创伤医学》 《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 《现代创伤修复学》 《再生医学:原理与实践》 |
付小兵[1] (1960年8月14日-),四川資陽人,第三军医大学毕业、西班牙马德里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為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一流大学客座教授。国家973"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全军"十二五"战创伤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
主要成就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求是"杰出青年奖 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中国工程院"光华"青年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收起 [3]
个人简介
付小兵,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博士 ,
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博士后人员等50余人。现任解放军第三O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研究部主任。主要领域涉及创伤弹道学、生长因子生物学、干细胞诱导分化与组织再生、严重创伤重要内脏缺血性损伤的主动修复与再生等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
1991年,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学术专著,而国际上类似专著出版于1997年。
2001年,国际著名创伤修复专家,美国Lindblad教授在《Wound Rep Reg》撰写专题评述,认为:付小兵等的工作既结合了传统的理念又结合了现代的技术,这是独特的思路,是了解中国创伤修复的窗口。付小兵及其研究群体已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5]
任职情况
国际创伤愈合联盟(WWHU)执委
国家新药评委
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后勤专用项目评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九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委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创伤学会组织修复学组组长以及全军创战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Wound Rep Reg)、《中国科学》(C辑)、《中华创伤杂志》、《国际下肢损伤杂志》以及《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国内外18家杂志编委或副主编
西澳大利亚大学博士论文评委
主要贡献
主编出版《中华创伤医学》、《再生医学:基础与临床》、《再生医学:原理与实践》、《现代创伤修复学》、《创伤、烧伤与再生医学》(研究生教材)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以及《军队转化医学艺术》等大型学术专著17部,参编30余部。
先后在Lancet、BioScience以及《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Wound Rep Reg)等为代表的国际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基本内容在国内第一部《再生医学:原理与实践》专著中进行了介绍,部分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1年,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Lancet首先报告了表皮细胞通过去分化途径转变为表皮干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现象,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了原创性的理论根据。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利用自体干细胞再生汗腺获得成功,为解决严重创烧伤患者后期的出汗难题提供了基础,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了中国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变化的新特征,推动了中国慢性难愈合创面防控新体系的建立并取得显著效果。
2007年,BioScience主编T.M.Beardsley教授撰写专题评述,认为:在胚胎干细胞研究遇到困难的条件下,从去分化来制造干细胞是一条重要途径。蔡飒(付小兵博士生)、付小兵(通讯作者)以及盛志勇的工作,对科学家探索这一途径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精彩的总结。
在国内,付小兵发起组建了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学组,参与主持召开了"再生医学"香山科学会议和工程院"炎症与修复"工程科技论坛等,推动我国再生医学从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的迅速发展。付小兵正在参与全军和中国工程院"十二五"再生医学方面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 [7]
获奖情况
个人奖项
首届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求是"杰出青年奖
中国工程院"光华"青年奖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军队优秀专业人才特殊津贴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创伤医学终身成就奖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
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
总后十大杰出青年
总后优秀基层干部
总后科技银星 [9]
科技奖项
- 1989年,完成创战伤组织损伤程度和范围判定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0年,研制成功外科用滤色清创眼镜,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 1991年,研究投射物所致直接与间接损伤效应,生长因子与软组织创伤修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6年,研究投射物所致直接与间接损伤效应,生长因子与软组织创伤修复,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创面延迟愈合发生机制与促愈合基因工程一类新药的研发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5年,严重创伤致重要内脏缺血性损伤主动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8年,皮肤损伤过度病理性修复新机制的发现及其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8年,付小兵在第三届国际创伤愈合大会上做专题报告
- 2015年,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 2015年,“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付小兵是第一完成人。这项成果系统阐明了中国人体表创面难愈的发生机制,建立了系统的关键治疗技术。
- 2016年1月,付小兵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客观评价
[12] 付小兵始终坚持科研工作服务解决部队的需求为己任。严重创伤的救治一直是军事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和平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多发的重要损伤之一。在老一代科学家的指导下,付小兵经受了严格和系统的野战外科训练,并先后4次赴云南和广西前线参加战伤调查。通过参加边境自卫还击战战伤救治的亲身实践,深切感受到创伤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对提高我军和我国战创伤救治水平的重要意义。由此,坚定了他多年来将创伤医学研究与组织再生与修复方向作为自己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为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的严重创伤治疗和康复而不懈努力,谱写了作为我国新一代军队科研工作者朴实而又意义深远的多彩篇章。 [13]
参考资料
- ↑ 个人简历网
- ↑ http://ren.bytravel.cn/history/2/fuxiaobing.html 付小兵博雅文化
- ↑ 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搜狐网
- ↑ 院士付小兵:攀登高峰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腾讯视频
- ↑ 专家姓名:付小兵301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 ↑ 军队科技创新人才风采·付小兵中国军视网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患者,就是我的阵地!"新华网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腾讯视频
- ↑ 付小兵西华师范大学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腾讯视频
- ↑ 付小兵 教授39就医助手
- ↑ 学会院士风采录丨理事长付小兵:成功源于坚持 腾讯视频
- ↑ 院士眼中的医生云——付小兵院士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