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从“玉清昭应宫”说起(李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从“玉清昭应宫”说起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从“玉清昭应宫”说起》中国当代作家李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从“玉清昭应宫”说起

2024年5月1日,《文明之旅》第十期,如约而至。这一期讲到公元1009年,大宋大中祥符二年,在位皇帝宋真宗。

上一回,罗振宇讲述了关于“天书封禅”的故事。老天爷恩赐,发来三篇“大中祥符”,对于大宋朝来说,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啊。“天书”迎取回来,放在哪里呢?总不能随随便便放在后宫哪个抽屉里。为了彰显朝廷对“天书”的重视与恭敬,真宗决定专门修建一处道观来供奉“天书”。这所道观名为“玉清昭应宫”,这一回的《文明之旅》,便从这“玉清昭应宫”说起。

据史料记载,玉清昭应宫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比起当年秦始皇修的阿房宫的规模还要气派,当朝士大夫田谓曾称其“宏大瑰丽不可名似”。

先说玉清昭应宫的位置,在东京(今开封)城西北方向的天波门,面积总计大约35万平方米,折算540亩,大致相当故宫一半那么大。北京城修故宫,那是在一片空地上做设计,想修多大就修多大。而当初的开封“寸土寸金”,很少有大片空地。玉清昭应宫,硬是要在已经建成的京城里通过大规模拆迁,再造一片庞大的建筑群。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都非常清楚,这种改建的施工难度比新建一座宫殿更为复杂。

其次,是玉清昭应宫的工期,原计划15年修成,而实际耗时8年便建成了,共有两千多区,包含长生崇寿殿及3610间房屋。我们今天经常提到一个词,叫“中国速度”,代指在某一领域发展迅猛。而那时,应该称“大宋速度”,真的是人定胜天,“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皇上一句话,下边累半死。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丁谓,玉清昭应宫的工程总指挥,负责玉清昭应宫的设计建造。在历史上,这个人很有争议,因为他后期陷害同僚,特别是对恩师寇准恩将仇报,进谗言,致寇准被罢相、被流放,其“小人得志扬其势”的行径,令世人鄙视与唾骂。而前期,在建这座玉清昭应宫时,他的确是大宋一位能力超群的干将,脑子也是是够用的。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修建玉清昭应宫面临着三大棘手难题:第一,取土建房;第二,运输材料;第三,垃圾处理。面对这些难题,丁谓给出了他的施工方案:在建设工地与汴河之间开凿数条巨大的沟堑,将这些沟中新土用于施工建设,这就解决了就地取土的问题;当大沟与汴河挖通之后,将汴河水引入沟渠,这样一来四方的建筑材料都可以顺着沟渠用船直接运到建筑工地,这就解决了运输建设材料的问题;等到工程建设完毕,将建筑垃圾再回填到沟渠当中,平整土地之后,就又成为了宽敞的街道,没有导致京城土地的减少。

这一举措,可谓一举三得,既节省了民众徭役,又降低了施工成本,所以工期才得以大大缩短,沈括盛赞丁谓乃“中国建筑工程学鼻祖”。

众所周知,搞工程就要花钱,像玉清昭应这么大的工程,那更是大把大把的花钱,可以说,是举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火力全开,才有了规模庞大的这组建筑。修玉清昭应宫,到底花了多少钱,历史上没有详细记录,也确实很难算,因为除了前边土建装修,后面还有办仪式活动,赏赐官员百姓的钱,前前后后搞了十几年。反正国库是耗费巨资,有一种说法,大约花费白银近亿两,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宋朝国家两年半的岁入。

说起来,故宫是给皇帝住的,动工建设,尚可以理解。而玉清昭应宫,就是为了供奉天书,搞得全国上下劳民伤财,大兴土木数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真有点过了。官员张永也称其耗资之巨“竭天下之才,伤生民之命”。

最后,说说玉清昭应宫的结局。1014年建成之后,成了真宗一朝很多重要典礼的举办地,老百姓也有机会进去参拜。但是,好景不长,到了1029年,宋仁天圣七年8月,忽降大暴雨雨,玉清昭应宫被雷劈失火,两千多间房屋,除了长生崇寿殿之外,全部烧光。当时掌权的刘太后痛哭道“先帝的一番心血,就这么毁了。”

听了玉清昭应宫的前世,让我想起开封城另外一处建筑,在不久前,也是一场大火被毁坏了,对,就是河南大学大礼堂。

河南大学大礼堂,全名为“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始建于1931年11月,历时三载,耗资21万大洋建成。这座建筑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全国近代建筑艺术的精品。

之前,我有幸游历了河南大学,亲眼目睹了河大大礼堂,它是一幢宫殿式的古老建筑,青砖灰瓦,飞檐斗阁,既吸纳了中国古代大屋顶、斗拱、木雕、彩画等传统建筑词汇,又采纳了西方古典柱式、拱券、腰线等古典主义风格装饰手法,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大礼堂见证了河南大学的辉煌与荣耀,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每当提及大礼堂,人们总会想起那些曾在此举行的重要活动,那些曾在此留下的欢声笑语。河大学子,毕业时也总喜欢在这里合影留念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修缮期间遭遇了毁灭性的火灾。现在再看照片中的大礼堂,尤为感到惋惜,令人痛心疾首啊!

玉清昭应宫,那是封建迷信的产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烧就烧了吧,不足为惜。而河大大礼堂,那可是河大莘莘学子梦想起飞的殿堂,是几代人无法割舍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上,本应好好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个河南人,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不知道遭遇了无妄之灾后的大礼堂,还会修复如故吗?我深深地期盼着![1]

作者简介

李炜,笔名炜子,河南郑州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用文字记录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散见于《京九晚报》《人民邮电报》《精神文明报》《河南工人日报》《德州晚报》等报刊、公众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