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从“审美”到“审智”的散文艺术转折 刘莉

重定向页面
从“审美”到“审智”的散文艺术转折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从“审美”到“审智”的散文艺术转折》中国当代作家刘莉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从“审美”到“审智”的散文艺术转折

初冬的寒风扑到玻璃窗上,被室内的温暖融化成一团团潮湿的雾气。这样的夜晚,适合读书。淡淡的水墨随意涂抹,氤氲出满山新雨后的清新。这样的文字,适合这样的夜晚细细品读。

说到读书,自然阅读令人舒悦的文字,柏峰先生的《空山新雨后》便是这样的文字。有人说,散文是最能表现作者心灵质地的文体。这样的文章,确实能直见性命。透过一个个灵动诗意的文字,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字背后那睿智澄澈的心灵。

从模山范水或者叙写生活的“审美”,到思考人生与社会的“审智”,这不仅仅是艺术追求的转折,也是标志着一个散文作家走向艺术上乘境界的标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表述语言,实际上这是非常的艰辛的散文艺术“蜕变”的过程。柏峰先生在《关于散文的自述》里,这样强调:

散文写作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不但要有洞察世界的认识能力,还要有清晰的哲学理念,更不能缺少丰厚的学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写小说要具备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以及叙述生活故事的能力,而散文则是需要很高的思想与精神境界——这种思想与精神境界,如果没有大量地阅读古典和现代哲学、文学历史,甚至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专门的著作,那么,就不可能对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做出较为准确的价值判断,也就不能把自己的散文作品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

事实上也是这样。从“审美”到“审智”,没有“洞察世界的认识能力”,没有“清晰的哲学理念”和“丰厚的学识”是绝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思想与精神巨变的过程。而《空山新雨后》就是柏峰先生思想与精神巨变后的散文艺术作品。

这些年,柏峰先生的阅读兴趣由文学转向哲学、历史与美学甚至经济学。《空山新雨后》纪录了柏峰先生近期的思想轨迹。尤为难得的是,柏峰先生不仅能把枯燥的专业大部头读得津津有味,还能把读书的过程写得摇曳生姿。

《资本论》作为我赖以谋生的饭碗,被迫咬着牙读过,读得痛苦不堪,从未发现其文字的美感。翻开《空山新雨后》,开篇即是《山路陡峭——阅读〈资本论〉记事》,从麦克里兰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路呼啸前行,直奔马克思的煌煌巨著。“好像雨后竹林,悠然清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在阅读中,柏峰先生获得了极大的心灵愉悦,他又用诗一般的语言把这种感受与大家分享:“绕过了山,绕过了水,只觉得内心一片光明——有人说,人生识字糊涂始。真的,不想让自己糊涂。于是,选择了大量读书,读文学、读哲学、读历史、读艺术,而现在又开始了读经济,读《资本论》。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慢慢冷却骚动的灵魂,才能把不平与屈辱掩埋在心底,才能让生命的亮色涂抹在余光依然灿烂的天空——呵,读书是适应这个社会的自我放逐,是寻找到的一块永远不会干涸的生命绿洲。”

就是这样广泛的阅读,使柏峰先生有能力拆除各学科之间森严的壁垒,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空间,把哲学、美学、历史、经济学兼收并蓄,形成崭新的散文风格。他的作品,融艺术的高度与思想的深度于一体,让读者在阅读中有所思,更有所得。

在《人生的三部大书》中,柏峰先生认为“天下有三部书,无论如何是要细读的:一部是《易》,一部是《论语》,另一部是《老子》”。“这三部书揭开了这个世界上一切文明的本质,只不过选取了各自不同的阐释对象和阐释角度而已——这三部书实质上是一部书,一部分了三个章节的书,这三个章节的书能够经天纬地。”中国传统文人历来身兼儒释道三家,但是,柏峰先生能从其中挣脱出来,从高空俯瞰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或许,这世间最难得的是“懂得”。所谓“懂得” ,应该是思想的共振,心灵的共鸣。人与人之间,“懂得”的佳话有高山流水——伯牙和子期;人与动物之间,有伯乐与千里马;而与山水之间,则是相看两不厌,欲辨已忘言。世间知音难得,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寄情山水,柏峰先生也不例外。自然的山水,于他而言,是师,是友,不仅能悦心怡情,还能洗涤心灵的尘垢。柏峰先生近来研读佛经,他眼中的山水,便也多了些禅意。“山地里的午间十分短暂,好像晨雾还未散尽,光线便慢慢黯淡下来,远处的鸟鸣,此时更加婉转动听,静静地独自坐在草棚前的石块上,闭目,缓缓地调整呼吸,觉得一股清爽的气息从头顶逐渐贯通而下,又慢慢弥漫于全身,天地合于一体,顿觉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更新,自我的更新”。柏峰先生的散文,完全突破了对自然风景单纯的描摹复述,他善于把眼中之景,转化为心中之景,流注笔端,这景便有了思想,有了灵魂,有了活泼泼的生命

柏峰先生的文章虽然内容艰深,读来却并不晦涩。他的文章,语言端丽凝练,清新秀雅。无论是高屋建瓴的散文批评,还是深刻隽永的历史散文,读来都诗意盎然,余香满口:“事实上,马克思的鹅毛笔不是蘸着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形制大小一律的瓶瓶里的墨水来书写,而是用的锋利的笔尖戳出自己体里的鲜红鲜红的血,如石匠一般,硬是在人类思维未曾达到的地方,一字一句,刻画出自己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其精神、其意志,太伟大,太壮烈了”。寥寥数语,把马克思呕心沥血著作《资本论》的艰辛与成就,描摹得形象具体,令人震撼。

柏峰先生在散文写作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探索,寻求突破。精神高蹈,下笔严谨。正如柏峰先生在《空山新雨后》自序中说:应该具有这样的情怀:既有穿越云天的高远的理想,又有足踏实地的行走现实的精神——也就是说,行走于现实的土地,记录沿途独异的风景,以及深深感触心怀的炽热之情,寻找灵魂的出路,点燃希望的灯火……

还是引用他在《关于散文的自述》里的话:“透过这些生活的表象和外在的东西,开掘出隐含在这里面的本质——这才是决定散文品质的关键——也就是说,不能将生活和社会之中零散在尘埃里的“金子”凝练成“金蔷薇”——这个“金蔷薇”就是散文作品里的思想结晶”,“散文文体向前推进与艺术品位的提升,说到底是思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柏峰先生的《空山新雨后》印证了他的关于散文艺术的主张。

三秦大地,特别是关中平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华文化的中轴线,培育出众多的优秀作家与学者。期待柏峰先生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再隆起一座陡峭而风景秀丽的山,荡起一路八千里云烟,方不辜负从“审美”到“审智”世界的美好。[1]

作者简介

刘莉,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希望用细密的文字,记录漫漫的流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