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燈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燈舞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人燈舞

地點;山東

性質;舞蹈藝術

作用;驅邪祈福

人燈舞山東魯南地區流行的一種舞蹈藝術,屬於民間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起源於薛滕一帶,以薛城為主要活動區域。形成於明末清初。俗稱人燈。該活動項目一般在盛大節日,特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舉行。過去的人燈是用條型木凳架在出演者雙肩上固定,凳上捆綁一倒扣瓦罐,罐內點上臘燭,瓦罐一面鑽人臉型的口,眼,鼻等孔。條凳及人體,由各色布袍遮住,形成一個高大的人型。表演者做出各種動作,以引人發笑或驅邪祈福。[1]

起源發展

人燈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從文物考古資料看,它從商周時期,就以一種驅邪除怪,祈福求祥,評政論世,友善譏諷為主題,以佩戴假面具,隨意而舞的表演形式出現。

在魯南一帶出土文物中,發現人像假面具。這些假面具形態各異,據專家考證,是商周時期的「儺」(也有叫「面具舞」、「人面舞」)。據《論語·鄉黨》記載:「鄉人儺,(孔子)朝服而立於阼階」,初步分析「人燈舞」的原形可能就是《論語·鄉黨》記載中的鄉人儺。所用道具也就是「人燈舞」前身表演道具。表演者戴上假面具,點燃一堆篝火,利用這種形式驅邪除怪,祈福求祥。一直延續到唐宋時期,這種表演形式逐漸演變成「祭祀燈舞」。建國後,人們把這種民間遊藝活動傳承下來,改變了過去的表演方式,成為人們的娛樂形式。改變後的表演形式是在鑼鼓的伴奏下,「人燈」在街上行走,主要靠「人頭」的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及隊列的變換來吸引觀眾,以達娛樂的目的。

表演形式

這種表演形式,在薛城區沙溝三村的演變過程是:在清末民初時,人們對當時的那些官僚深惡痛絕,可又不能直接揭露他們的醜惡嘴臉,於時,就把「人燈舞」這種古老的表演藝術借鑑過來。當時的表演形式是:一人或多人,身穿特製的大褂,這種大褂特長,連人頭都裹在大褂裡邊。頭頂一獨凳,獨凳上系一提水用的泥罐,泥罐用人工打制出人的眼、鼻、嘴五官,泥罐就化妝成人頭,頭上戴頂禮帽,罐內點燃蠟燭,故名「人燈舞」,眼飾成紅的,鼻子飾成綠的,又稱「紅眼綠鼻子」。頭(也就是系在獨凳上的泥罐)在街上走時,可以前後左右,在大褂內人的操作下隨意轉動。

建國前,這種民間遊藝在街上表演時可以橫衝直闖,見什麼好吃的搶來就吃,好玩的搶來就玩,小孩子見了到處躲閃,大人們知道這是遊藝,就跟着圍觀。因此建國前,大人嚇唬小孩時就說:「紅眼綠鼻子來了」。至今,沙溝周營一帶還流傳着一句俗語「看你充得跟人燈樣」。這就充分說明這種遊藝活動的真實意義──揭露官僚們那種無惡不作的鬼臉。

人燈舞一般在盛大的節日演出,特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舉行,表演方式是:一人或多人,身穿紅色或綠色的特製大褂,大褂特長,連表演者的頭都裹在裡邊;再在頭上頂一獨凳,獨凳上系一提水用的泥罐,泥罐化妝成人頭,上面打出人的眼、鼻、嘴,眼飾成紅的,鼻子飾成綠的,又稱 「紅眼綠鼻子」;表演前在泥罐頂端戴頂禮帽,罐內點燃油燈或蠟燭。晚上表演時,眾人圍繞一堆點燃的篝火跳各種各樣的舞姿,表現出一種狂野的姿態;白天,「 人燈」在街道上行走時,大褂內的人用手操作板凳,板凳和泥罐可以前後左右轉動。

樂器伴奏

人燈舞道具製作容易,表演易學,伴奏也很簡單:伴奏所用的是民族器樂(堂鼓、雲鑼、雲釵、小鑼等)節奏比較明顯,緊張時用密鑼、密鼓(現在戲劇所用的「緊急風」)。平常所用的鼓點是:‖:冬不 隆冬│倉─:‖冬不 隆冬│倉○ 倉○│冬不 隆冬│倉─:‖

藝術風格

十二字口訣,即:「顛如浪顫如簧行如雲停如牆」。

顛,是人燈舞最基本的特點,要想顛得好,表演者上身要穩,頭頂板凳在舞動的過程中左右顛簸。腳是人燈舞動作的重點,每走一步出腳要有勁,腳跟先落地,形成舞步中腳跟先着地、然後腳掌着地的走法,自然就顛得美。

顫,人燈舞顫的動作就是要舞得「美」、舞得「活」的意思,特別是在人燈走動時,舞步要輕快,小腿要有彈性,人燈要隨顛步而微顫。同時,雙手持的板凳也要隨顫步左右上下擺動,猶如蹺蹺板上下顫動。

行,是人燈舞與其他民間舞蹈舞步不同的一點。它的這個行是在橫衝直撞的舞步中行走的,突出「穩」和「快」。

停,是指人燈舞停頓時的造型穩健。

原始的人燈舞沒有加入現在的8個宮燈,只是8個人頭燈以其火爆熾烈的鑼鼓節奏,運用拐、晃、扭、逗、俏的藝術手法進行各種隊形的變換,現在為了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加入了宮燈。

人燈舞在舞動的過程中要相互銜接,舞動過程中人燈和宮燈還要錯燈,錯而不亂,錯勁敏捷,又與同伴的燈配合默契。如稍不注意,把燈錯過位或高低不均,就會打亂全局,弄錯畫面,失掉美感。因此,錯燈的一上一下、一來一往、行走穿插、靜止造型,都要求隊員們準確無誤。

地區簡介

薛城區位於山東省南部,是魯南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黃海經濟圈交匯處,京滬鐵路幹線的中點,是棗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棗莊礦業集團所在地。下轄6鎮1個街道辦事處,面積420.5平方公里,人口40.87萬。 2004年6月,棗莊市委市政府西遷我區,薛城成為棗莊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相關視頻

魯南儺戲——人燈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