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人渣(徐江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渣》是诗人徐江创作的诗歌。

作品原文

我见到了人渣的模样

那是在冬日的早晨

从久违的镜中

我看到徐缓的阳光

在墙上爬动

还有我自己


我的笑那么暧昧

酷似童年消失的好色父亲

嘴角有一丝嘲弄

雷同于街上的那些人

我的眼有一种悲哀 伴着生活的闪闪烁烁

我的手仿佛在抖

模仿着某部电影里的叛徒

我的烟被嘴唇狠狠叼住

像好莱坞鲍嘉老头 活过来当了歹徒

耳朵在面颊两侧收紧

似乎正准备收听 来自这污秽世界的所有

噩耗

头发可笑地一根根竖着

酷似梦中无数次嘲笑的一个白痴


最可怕的是我这么一面看着

还无意中轻松抹了一把脸

我意识到年华己逝

冷风如此轻易地钻进了我的窗子

我拼命用毛巾堵住嘴

不让它发出任何声音

作者简介

徐江,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现居天津。 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多年从事媒体策划及编辑工作。先后在百余家媒体开有专栏。 著有文化史《启蒙年代的秋千》、诗集《杂事与花火》、《我斜视》、批评集《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随笔集《爱钱的请举手》等多种。有作品被译为英、韩、日、西班牙等文字。[1]

1987年开始写作,1991年创办著名同仁诗刊《葵》。2001年起,应邀陆续成为诗歌网站“个”、“唐”、“诗江湖”等论坛驻站诗人。在“诗生活”辟有“我从不正眼看人”;在“个”先后辟有“徐江在津”、“杂事与花火”;在“诗旅程”辟有“2050年的徐江”等诗歌专栏。是自上世纪末出现的一个新兴批评种类——“文艺酷评”的主要代表。主笔的《十作家批判书》曾创当年度文学批评类图书畅销的佳绩。曾获得“诗参考”十年经典诗歌奖、“天问”诗歌奖。[2]

徐江的诗,可能是当代最难以被界定的。在先锋诗歌阵营之外,徐江当然被当成口语诗人,但在口语诗界,徐江到底是不是口语诗人成为了争议的焦点,甚至成为口语鹰派诟病徐江的理由。单纯从文本本身来说,徐江的抒情诗,也是当代最有特点的抒情诗之一,有非常鲜明的心灵结构。[3]

对于徐江来说,这种争议和定义一点都不重要。他强硬地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可被界定的诗人。他既包含了高度先锋自由口语解构的一面,也包含了经典高蹈肃穆的一面,这两者在徐江的精神世界里形成了合一,并没有导致价值观的对立。他一方面大量创作“杂事”或者说“杂记”体口语诗,在最大程度上以此来实现通往自由之路的心灵探索;另一方面他始终在贡献一种可以被“徐江体”的抒情诗经典。他可能是最固执的那种诗人,至少在我的观察中,徐江这么多年从未听取任何对他写作的劝告,他就这样把自己写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构建了自己的诗人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