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人像是对一个人整体的一种平面或立体描述 ,大部分采用光影结合成相,比如面部的脸、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等等。有时也是对人肢体全身样子的描述,指人的一个大概轮廓[1]

[]

人像也可以分为低调人像和高调照片。 人像也是一个人在某一个时间,背景所留下的痕迹。具体分为虚拟空间人像和实时空间人像。

目录

基本介绍

其实人像就如人的一生一样:人在笑的时候眉毛和眼睛如二横,鼻如一竖,嘴巴如一口,这是一个“吉”字,人在愁的时候总是丛起眉毛那么这是一个“苦”字。心里的思想全能在面上展示出来。

特点

为了记录和传播某一种信息,以某一个人为主题,真实的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如绘画、摄影,雕塑)等方式塑造视觉印象,达到传播和记录的目的这种方面的创作,都可以称为人像。 (1) 在照相材料上产生的人体的任何照片,或数码相机中突出显示照片中人物的程序设定同样也被称作人像。 (2) 人的形体的表现(如在素描、油画、模型、雕塑、刺绣中),特指人体形象,尤指裸体人像的表现。 (3) 刻画人体或相貌的绘画、雕塑、摄影、泥塑等艺术品。 (4)想像影像在硬质材料(如木板亚克力、瓷砖、不锈钢板等)上直接就能输出各种摄影作品人像。

分类

低调人像 低调照片与高调照片, 在影调配置上相反。低调照片画面上黑色影调占的面积大,白色影调占的面积小, 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神秘。这是摄影者根据主体的特征, 在黑白摄影中有意识地选择大面积黑色影调和小面积白色影调,以强烈的影调对比, 来表现作品内容和气氛的摄影造型手法。 拍摄低调照片, 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使拍摄的照片符合生活真实, 必须根据被摄对象的特征确定低调照片的基调.如煤矿工人特写、熊熊炼钢炉前的工人, 晚间灯下学习或工作的人员以及黄昏下的老人等, 都可用低调来表现, 这样可以使画面人物的情绪严肃、端庄、忧郁、神秘, 得到较深的刻画。 2.低调照片应选择黑色调的背景, 让主体完全衬在黑色基调上.只有这样, 小面积的白色调在大面积的黑色调衬托下, 画面主体人物的轮廓、富于性格特征的五官和其它装饰, 在光线的作用下才会与背景相分离, 使画面人物的精神气质得到充分表现。 3.低调照片的用光, 在某种程度上讲, 决定着低调照片的成功与失败.因为低调照片大都采用大侧光和侧逆光, 突出地表现主体五官的一部分和某个具有明显性格特征的部分, 使人一看就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因采用的是大侧光或侧逆光拍摄, 主体轮廓分明, 并与背景分开, 显示出了主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但大侧光和侧逆光的运用, 加大了主体白色调部分和背景的反差, 曝光时按主体明亮部分曝光, 即使不用黑布和暗色为背景 (当然不能用白色调为背景) , 有时也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低调照片效果。 高调照片 色调淡雅的照片。画面大部分是淡色调,给人以清纯、明朗的感觉;但并不排斥采用少量的深色调,恰到好处的一抹深色调往往能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拍摄时常用正面光或散射光,适合表现以白色为基调的题材。 高调照片的色调是以白为主,一般白色要占75%至95%,高调照片的用光,一般都采用没有强烈方向性的柔和光线.在曝光量的控制上一般都要比用在18%灰板测得的数据再增加1至2级.使底片的密度再大一些.也就是说,宁可损失高光部位的少许层次,也不让可有可无的灰色留在画面上。 选择浅色或白色的背景,在室内可用浅灰,白色的纸或布作背景.拍摄时注意消除强光投射到背景上形成的阴影,以保证画面的洁净。 在室内拍摄高调人像,照明宜用散射光,以均匀的顺光拍摄,光比尽量要小,控制在1.5:1至2:1之间,如果得不到这样的光比,影调必然偏低面缺乏高调的意味.减弱光比的办法最好是用反光伞或反光板,这样强光就减弱多了。在自然光下拍摄高调照片,以溥云无影的晴朗天空最理想,顺光拍摄,以明高的天空作背景,会充分显示高调照片的明快,清爽的情调。 高调照片以其明朗的色调、简洁的线条和蕴涵的明快氛围,尤其在表现青壮年和儿童方面独具的优势,深受人们欢迎。高调照片画面上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白和浅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所占比例一般在25%以下。高调照片又分为软高调和硬高调两种:软高调画面上的影调差距很小,可以细致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结构;硬高调的画面影调层次很少,主要是依*线条勾划出轮廓。 技术要求: 1.照明光线一定要柔和、匀称。一般多使用顺光或柔光箱等拍摄,这样可获得反差平淡的效果。在拍摄头像特写时,脸部的光比不要超过1:2。 2.拍摄人像时,被摄者要穿白色或淡色服装。拍摄自然景物时也要选取浅色调的景物。主体和背景的色调和色彩应尽量接近。

人像特写拍摄

人像特写拍摄我们可以统称它为人像摄影。人像摄影,是指通过摄影的形式,在照片上用鲜明突出的形象描绘和表现被摄者相貌和神态的作品,它是被摄者自己的影像写真。人像特写拍摄就是其中一部分。 人像的特写,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有眼睛在内的头部的大部分),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这时,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占据整个画面,给观众的视觉印象格外强烈,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掌握、质感的表现等要求更为严格,摄影者尤应仔细研究有关摄影造型的一切艺术手段。 无论是35毫米照相机或120照相机,若用标准镜头拍摄特写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标头拍特写必须离被摄体很近,在较近的距离拍摄人像时,鼻子到照相机的距离比额头、下巴、耳朵到照相机的距离近,在照片上鼻子显得大,容易歪曲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同时,如果被摄者稍微低头,额头会显得大,下巴显得短;稍微仰头,就会下巴显得长,额头显得小。因此,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 被纳入照片的部分越多,需要控制的元素就越多,构图的难度也越大。大胆裁切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人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成为主体,当然最常见的是突出表现眼睛和嘴唇。 拍摄人像特写,要追求画面给人的感觉。我们可以借助化妆、道具作为构图的一部分,营造整个画面的氛围。 人物的眼睛往往是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绝大多数人像特写拍摄中模特都注视着镜头,自然而然地引起观看者与被拍摄者的“交流”。这种特殊的“指向性”如果利用得当,有时会获得特别的效果。 当模特的眼睛没有注视镜头时,需要在人物的视线方向保留一些想象空间,使眼神成为构图的延伸。 在人物的视线方向保留一些想象空间,使眼神成为构图的延伸。 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拍专业模特,因此,调动普通拍摄对象的情绪就显得很重要。为了提高成功率,可以在拍摄前告诉拍摄对象,你想拍出什么感觉的照片,与她多做交流。另外,在拍摄的时候,要不断去鼓励拍摄对象,一直要让她的注意力保持在你的镜头上,连续的拍摄,让她感觉拍摄的过程很快乐、很流畅。即使在拍摄过程中有些时候她表现不好,也要继续你的拍摄,多鼓励她,使她的表现越来越好。 在拍摄时,还需要注意模特特征和仪态细节。如果人物脸部比较宽,要尽量从侧面去拍;如果下巴比较长,可以稍微俯视一点拍摄;如果她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那你不妨去拍摄表现眼睛的特写。在整体姿态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 a、人物的头部和身体不要成为一条直线。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应该稍微向两侧转动或倾斜一些,当头部正对镜头时,人物的身体应该转动一下角度,这样拍出的片子会很生动。 b、双腿和双臂避免平行,具体的做法是让模特将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外一条腿可以适当弯曲,手臂可以一弯一直或构成一定角度。这样,照片会非常富有动感。 c、如被摄者的姿势是坐姿,要安排其尽量坐在椅子的前边,避免将整个身体全部坐进椅子,这样被摄者容易保持良好的姿态。 d、手和肩的姿态在人像摄影中非常重要,拍摄时要注意手部的完整,不要使之产生变形、折断、残缺的感觉。如手叉腰或放进口袋里时,要露出部分手指,以免给人以截断的印象。双臂和双肩忌平行,因为这样会让人有僵硬、机械之感。在拍摄时,可以让被摄者的两肩一高一低,或者一前一后。手则可以轻松自然地摆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e、专业时尚摄影里往往需要一个专业发型师,其实,在平常的拍摄中,让被摄者的头发自然飘到脸上、眼前,也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不要让头发挡住了眼睛。) 不同阶段人像镜头 按照一般的美学观点,在1.2至1.5米外看一个人的五官是最漂亮的-因为这个距离的透视效果使人的鼻子显得比真实的略小而脸又不至于太平。并且一般照人像的时候习惯只照人的头和肩。所以我们所说的标准的人像照镜头,一般是指在镜头1.5m—2m的距离上照人的镜头,也就是50mm-135mm的镜头。长一点的也可以,不过距离长,不好与被照的人沟通,距离近了,变形又产生了。在135相机上用85mm比较好。100mm也不错,135mm的远了点。对于135相机或全幅来说,85mm~135mm镜头是公认的人像镜头。而对于APS-C相机来说,因为同样的镜头能得到的像场比135相机小,所以50mm~85mm焦距的135相机镜头才是APS-C相机的人像镜头。 那如果是拍儿童呢?按理说我们要用比普通人像镜头焦距更大(放大倍数更大)的镜头才能使小孩的头肩充满整个像场,但是由于儿童的五官没有成人那么突出,我们可以在更近的距离拍摄而不影响审美,所以我们用普通人像镜头在1米外拍就行了。 CanonEF 85/1.2L II USM、LEICAM75/2 APO ASPH、尼康AF85mm/1.4D、美能达AF85mm/1.4G,就是最有代表性的135相机人像镜头。 今日人像 影楼行业是以影像为主要产品的大众消费产业。我国影楼行业市场,发展至今十多年的历程、数百亿人民币的年消费额,有着大小影楼几十万家、数百万计的从业人员。行业媒体以往的传统模式是从影像角度来研究影楼的摄影。当前他们的经营决策、营销宣传、门市接待、化妆造型、摄影用光、后期设计、打印输出、相册制作以及员工培训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他们要寻找适用的解决方案。 模糊的人像 在《如何寻找你的摄影风格》里我们就曾经说过,获得独特风格有两种并不算难的方式: 1.拍摄某一特定的主题,拍1万张,然后选出50张让人瞠目结舌的办个影展; 2.用独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方式进行拍摄,并拍得出彩。 而来自俄罗斯的摄影师Alexei Vassiliev就同时结合了这两个Tips,在4年时间里坚持不懈地用慢速快门来拍摄陌生人的肖像,在拍摄积累过程中慢慢找到一种非常独特的人像风格:模糊。 “城市里总会有这样行时匆匆的陌生人与你擦身而过,他们被庸俗的霓虹灯光所淹没,也许在地铁站,也许在候机厅,也许在购物中心的吧台,虽然他们身在此处,心神却全然游离到另一方天地,而这些模糊的人像,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这些匿名的陌生人的迷离状态。” Alexei Vassiliev的模糊的人像又与玛格南Antoine D'Agata的暧昧的模糊不同,D'Agata的模糊是接近梦幻的动影,Vassiliev的模糊则犹如静止时泛溢的神思,且更有一种水彩画的融融色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