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綿綿無絕期(喬正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親情綿綿無絕期》是中國當代作家喬正芳的散文。
作品欣賞
親情綿綿無絕期
母親走丟了。
全家人亂作一團,四處尋找。我心急如焚趕回老家,在茫然無緒中打開電視,正播出一條新聞:一個老太太步行去邢台看望兒孫,走到任縣一帶不慎落水,被人救起。畫面上一個老太太躺在一張蓆子上,正是母親!
我急忙趕往任縣出事地點,見到母親躺在蓆子上,渾身濕濡濡的,我匍匐在母親身邊大喊:「娘,娘!」母親睜開眼,渾濁的目光望着我,摸着我的臉,說:「兒啊。」我嚎啕大哭!
我在哭喊中醒來,原來是做了一夢,身子還在抽噎不停,我用手摸了一把臉,忘了是否有淚。
母親離開我們已經6年了,而父親去世已12年。這麼多年來,我依然時常在夢中與他們相會。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明明白天並沒有想到也並沒有提及他們,晚上依然入夢,我驚嘆血脈的密碼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潛意識中,不停地在夜晚呈現和釋放。我感謝有夢境的存在,讓已經離世的雙親重新活了回來,一如往日的光景,家常日子,瑣碎而又安穩。在夢中我是快樂和幸福的,我不再是失怙失恃的孤兒,依舊可以在父母膝前承歡,甚或可以回到無憂無慮的時代。蘇東坡說,人生如夢,其實,我們能分清夢境與現實哪個是真實的哪個是虛幻的?
有時攬鏡自照,我發現我越來越像父親了,有時又依稀能看到母親的面影。仔細想想,他們作為個體生命已經終結了,但不僅依然活在我們兒女的心中、夢中,還活在我們的生命中。他們的生命其實依然在兒女身上延續着。我們身上流着他們的血,長着酷似他們的面容,甚至脾氣個性、生活習慣都那樣頑固地相似。他們的基因沉澱在我們的身體裡,就像莊稼雖然一茬一茬收割,卻留下種子,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我為什麼經常夢見父母?是我對他們的懷念?還是他們對我的牽掛?雖然已經陰陽兩隔,不在一個世界,但親情並不因此而戛然中斷。時光的一點一滴都儲存在我們的生命深處,成為一生的記憶,歷久彌新,綿遠醇厚。臍帶可以剪斷,但血脈親情卻不管千里萬里,不管陰陽兩世,都無法阻隔。
父親去世後,我多麼希望母親能長久地活着。只要她在,哪怕臥床不起,我就有娘,我就不是孤兒。只要有娘,我活到七老八十也是孩子。只要有娘,老家就還是家,家鄉就不是故鄉。父母是一道生死防火牆,他們在,我們就沒病,也不能病,不敢病,沒資格病,死的問題就更是無從談起。如今,他們都不在了,我們似乎一下子暴露在火力之下,再也沒有了遮護。父母盛年健壯的時候,他們是子女的天,是遮陰擋雨的大樹,是護雛的老母雞,他們年老體衰了,雖然需要兒女的照顧侍奉,卻在心理上依然是一道安全閥。
想想,爹娘都在的時候,那真是一生最快樂幸福的時光。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按時回老家,就成了最大的牽掛。每次回家,攜婦將雛,大包小包,陪父親下下象棋,跟母親一起包餃子,溫馨和諧,其樂融融。上有老,下有小,這才是最完整的人生結構,最好的人生歲月。一旦上無老,就意味着你就成了孤兒,或者你就成了老。
作者簡介
喬正芳,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