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亡 |
亡,读作wáng或者wú,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是指逃离、出走。 亡读wáng时,有伤亡,逃走的意思;读wú时,有过去、没有的意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亡
部首; 亠
部外笔画; 1
总笔画数; 3
拼音; wáng wú
笔顺; 415
字级; 一级字
四角码; 00710
仓颉; yv
86五笔; ynv
98五笔; ynb
郑码; SH
统一码; 4EA1
异体字; 亾 兦 ࠅ�
注音; ㄨㄤˊ,ㄨˊ
平水韵; 下平七阳
字源演变
指事字。甲骨文"亡"字从刀,刀刃施短竖表示刀刃锋芒。"芒"之初文。西周金文"亡"字指事符号演变为弧笔,遂与"入"形近。《说文》误认为"从入、从"。战国文字"亡"字或趁隙加饰笔,或在竖画上加饰点,或赘加义符"辵"。隶书"亡"字作。"丄"变作"亠", "Ê"作"",遂成楷书"亡"。本义是锋芒,假借为逃亡,其本义反而不显。《说文》:"亡,逃也。" 《国语·晋语八》:"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引申为灭亡。《广韵·阳韵》:"亡,灭也。"中山王方壶:"故邦亡身死。"(所以国灭身死)通"无"。《合集》1121正:"勿焚姜,亡其雨。"(如果不焚烧姜这个女性,就不会有雨吗?)士父钟:"降余鲁多福亡疆。"(降给我的福很多没有止境)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1:"盗贼亡有。"(没有盗贼)通"忘"。叔家父ळ:"哲德不亡(忘)。"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乐酒无厌谓之亡。注:谓废时失事也。《家语》: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又灭也。《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
又逃也。《大学》: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又《前汉·韩信传》:萧何闻信亡,自追之。
又与忘同。《诗·邶风》: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又《正韵》:同无。《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毛传:亡,谓贫也。《说文》:从入,从。徐曰:Ê,音隐。隶作亡。《艺苑雌黄》:古惟用兦字,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兦之兦,今又变林为四点。
说文解字 逃也。从入从。凡亡之属皆从亡。武方切
说文解字注 (亾)逃也。逃者、亡也。二篆为转注。亡之本义为逃。今人但谓亡为死。非也。引申之则谓失为亡。亦谓死为亡。孝子不忍死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故丧篆从哭亡。亦叚为有无之无。双声相借也。从入。会意。谓入於曲隐蔽之处也。武方切。十部。凡亡之属皆从亡。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法欣赏 草书 行书 楷书 隶书
音韵汇集
字头 小韵 声符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拟音 声调 上古音系 亡 亡 阳 maŋ 广韵 亡 亡 亡 武方 明 阳合 阳 阳 蒙古字韵 亡 ʋaŋ 平声 中原音韵 亡 忘 微 江阳合 江阳 阳平 洪武正韵 亡 无 微夫 五模 模 平声 亡 亡 无方 十七阳 阳 平声 分韵撮要 亡 亡 明 刚 第十刚讲降角 阳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