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亡灵节 |
根据阿兹特克历法,一月有20天的两个连续月份的名称是"Miccailhuitomi"和"Miccaihuitl",可译为"幼灵节"和"成灵节"。两月在一起,看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对死者的长期庆典活动。16世纪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占领了现在的墨西哥区域。鉴于宗教与政治原因,他们强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传教士引入的节日包括了"诸圣节"和"万灵日",分别是11月1日和2日。土著居民在这两个节日中融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于纪念死者。于是亡灵节就成了这两个节日独一无二的混合产物。
亡灵节(西班牙语:Día de Muertos)类似万圣节,家人和朋友团聚在一起,为亡者祈福。在墨西哥,亡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庆祝活动时间为11月1日和2日,与天主教假期万圣节(11月1日)和万灵节(11月2日)相同。传统的纪念方式为搭建私人祭坛,摆放有糖骷髅、万寿菊和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并携带这些物品前往墓地祭奠逝者。
据学者研究,这个现代墨西哥节日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土著纪念活动和一个阿兹台克人献给女神米克特卡西瓦特尔的节日。在巴西,亡灵节是公众假期,很多巴西人拜访墓地和教堂来庆祝这个节日。在西班牙,举行节日和游行,并在一天结束时,人们聚集在公墓为他们死去的亲人祈祷。在欧洲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纪念活动,许多亚洲和非洲文化中亦有类似主题的庆祝活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亡灵节
外文名称; Day of the dead
历法; 阿兹特克历法
引入者; 传教士
时间; 11月2日
节日由来
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七八月间。土著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后,他们把西方的"诸圣节"、土著的亡灵节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风俗结合起来,创造了今天的亡灵节,日期定在11月1日和2日。如今在墨西哥和其它拉美国家,每年的11月1日是"幼灵"节,是怀念故去的孩子的节日,2日是"成灵"节,是大家缅怀故去的成年人的日子。
墨西哥
从10月31日起,墨西哥举国欢度"亡灵节"(也叫"死人节")。墨西哥的这一节日,既与西方的"万圣节(Halloween)"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表现了浓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这不但成为带有墨西哥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也表现了墨西哥人的价值与哲学观念。
墨西哥人是从古代印第安人(Indian)的哲学中,继承了这种对生命的看法。因此,他们欢欣鼓舞地庆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与死者的团聚。每年的亡灵节,就是这样一种阿兹特加人的哲学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人们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意在与死去的亲人一起欢度节日。按照民间风俗,11月1日是"幼灵"节;2日是"成灵"节。
人们在墓地通往村庄或者小镇的路上撒了黄色的花瓣,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晚间,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笼,为亡灵上门引路;在祭坛上摆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酱、南瓜、甜食、甜点等供品,让亡灵享用。"亡灵节"祭坛上的面包与平常食用的面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状又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做成"人"形,有"人"形不带"腿",表示"鬼魂",叫做"罗斯凯特"的螺旋状面包,代表生命的轮回;有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奥哈尔德拉",意在欢迎亡灵的归来。节日里,无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摇过市,表示亡灵归来。
在墨西哥,孩子们从小听说这项传统。墨西哥四年级小学生的《公民知识》课本将"亡灵节"列为墨西哥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孩子们从课本上知道:"11月2日的亡灵节是我们为那些已经不和我们在一起的人举行的节日。这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相反,而是一个充满色彩的节日;人们用食品和其他东西为死者布置祭坛;在公墓里弹奏音乐,并且写一些'骷髅'诗互相取笑。这是西班牙殖民时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习俗、印第安文化;阿兹特加人就是这样庆祝的。"
报纸上也在"亡灵节"这一天,用整版的篇幅刊登总统、内阁部长与知名人士的骷髅漫画,配上墓志铭。教人画成骷髅的人也引以为荣幸,表现出墨西哥民族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待死亡的幽默态度。
在首都墨西哥城,政府有关部门为了展示这种古老的文化,还特地组织各区文化部门在市中心的宪法广场上搭起各种各样的祭坛。参加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坛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艺术性。从而表示对民族文化特性的继承。小商小贩也获得许可在广场四周贩卖各种传统食品。参观的人们喜气洋洋,完全是过节一样。 虽然墨西哥的"亡灵节"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相似之处,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与西班牙人的双重渊源,但是,本质上还是继承了印第安人传统,表现出印第安文化特征,以及他们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墨西哥人普遍认为,这一文化主要是继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别是玛雅人或阿兹特加人的观念。而且来源于"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发达的时期。虽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受到殖民时代欧洲文化的影响。但是,墨西哥人总是愿意把他们所继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为民族的特性,来区别于他们和其他的西方国家。这种意识是根深蒂固的。
节日习俗
节庆时间
"亡灵节"是个隆重的节日盛会,到处充满快乐与喜庆。按墨西哥民间风俗,11月1日是"幼灵节",2日则是"成灵节"。由于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万圣节之夜",因此许多墨西哥人、特别是小孩子便从那天开始就过"亡灵节"了,一连三天,到处一派喜气洋洋。
折叠祭奠亡灵 他们认为,死者能通过安放在家里的灵位和装饰墓地的鲜花感觉到亲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非常精心,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让死者觉得纪念仪式做得不妥当的话,死者就会给一家之主带来疾病。反过来说,如果死者觉得满意,就会有好的玉米收成,满足亲人一年用的粮食,改善亲人的日常生活。文化意涵
折叠社交联系 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兹台克人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节日中人们都要隆重地庆祝。
这种纪念仪式充满了宗教色彩和艺术色彩,对土著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所有纪念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土著居民整体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亡灵节是宗教和天主教融合的结果,它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联系起来,也使土著理念和源自16世纪欧洲的现代意识形态融合在一起。
土著人每年和祖先"相聚",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功能,它确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也使这些致力于保持他们文化多样性的土著人,更为统一,政治和社会地位更加稳固。
传统特质
虽然墨西哥的"亡灵节"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相似之处,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与西班牙人的双重渊源,但是本质上还是继承了印第安人传统,表现出印第安文化特征,以及他们特有的幽默和理念。
墨西哥人普遍认为,这一文化主要是继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别是玛雅人或阿兹特加人的观念,而且来源于现在称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发达的时期。
虽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受到殖民时代欧洲文化的影响,但墨西哥人总是愿意把他们所继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为民族的特性,来区别于他们和其他的西方国家。这种意识是根深蒂固的。
发展趋势
尽管亡灵节并未遭到明显的威胁,但土著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不足。而且,现在的亡灵节土著色彩越来越淡,商业色彩和娱乐色彩越来越浓,掩盖了它的宗教特色,因此,对亡灵节的超自然和美学方面的特点必须加以保护。
鬼村
米斯基镇位于首都墨西哥城东南,有"鬼村"之称,这里并不闹鬼,却因传统的"鬼节
"(亡灵节)而闻名。
米斯基镇得名于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印第安女神米斯科,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1403年,此镇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祭祀中心。
"鬼节"活动的高潮出乎常人预料。米斯基镇的人夜半时分装扮成"亡灵",打着灯笼划着小船,船上载着空棺材在湖里游荡。然后,人们抬着棺材上岸,走到墓地里。印第安人信奉水神。人们从湖里抬着棺材上岸,意味着从水里带来了生命。
人们对「鬼节」的祭品讲究颇多。水是生命之源;盐是智慧之物;火象征光明、信念和希望;点燃的熏香使空气中弥漫着好闻而神秘的味道,将生者的祈祷带给亡魂;白色的紫罗兰象征纯洁和娇嫩,墨西哥人称为「金子花」的黄色万寿菊象征财富;席子,可以做床、桌子,可用来裹尸;玩具献给死去的小孩;用陶土制成的「伊苏归特莱」瘦狗,能将死者带到所谓的「亡灵世界」;甘蔗是重要的祭品,古代印第安人将俘虏的头骨与甘蔗穿成一串,那是胜利的象征。
「鬼节」的祭祀活动10月31日中午12点就拉开了帷幕。小镇教堂的大钟敲响12下,这是通知人们:死去孩子的「亡灵」到了。人们准备一个小祭坛,用黑色和橙色的皱纹纸装饰一新,旁边还贴有骷髅图案的剪纸,再摆上水、盐、玉米糊和玩具,点燃熏香和小蜡烛,准备迎接「亡灵」。11月1日中午12点,教堂的12响钟声表示「幼灵」已经离开,随后又响起的12下钟声则表示「成灵」来了。于是,人们把原先家中从门口到祭坛处洒下的白色花瓣换成黄色的万寿菊花瓣。祈祷后,人们在祭坛上摆放时令水果、玉米粽子、用龙舌兰酒浸过的面包、死者生前爱吃的东西等。如果祭坛桌已经堆满,余下的祭品就摆在席子上,包括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花毯和镰刀、锄头等。
晚上7时,教堂响起了提醒孩子们去要「鬼节」糖果的钟声。一群群化装成「恶魔」、「巫婆」、「小南瓜」的孩子手提大口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索要糖果。「鬼节」的糖果与众不同。糖果铺、面包坊的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骷髅糖」、「巧克力棺材」等精美甜品,其中一款蜜制小南瓜最受欢迎。
现在,很多农村仍保持着为死者"沐浴"的风俗。人们把亲人的尸骨从坟墓里挖掘出来,擦洗干净后再重新入殓。这时,人们来到墓地,点燃蜡烛,守在去世的亲人墓前,向「亡灵」告别。米斯基镇11月1日晚到2日凌晨,墓地里到处烛光闪闪,鲜花丛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