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环形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亚历山大环形山 |
---|
图片来自百科全书 月面座标 日出时347° 经度 13.69°E 命名来源 亚历山大大帝 |
亚历山大环形山(Alexander)是位于月球正面澄海北侧边沿的一座撞击坑残迹,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其名称取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1]
概述
亚历山大环形山陨坑西北毗邻较小的拉麦陨石坑、北面坐落了突出的欧多克索斯环形山,相对年轻的卡利普斯陨石坑则位于它的西南,它的东面则濒临梦湖。该陨坑中心月面座标为40.25°N 13.69°E,直径94.80公里,深约2.84公里。 亚力山大环形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受到如此般严重的磨损和扭曲,以至于如今几乎形同一处被崎岖边沿围住的低地。陨坑的西北、西部和南侧带有壁沿,而东侧则完全开放,与周围月表连成一体。残存的坑壁轮廓近似矩形,其中只有西北侧的一段最明显,残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1450米,内部容积约为8770.09立方千米。 该月坑内部地表较为平整,西半部反照率较暗,往东则逐惭变亮。月坑内没有较为重大的撞击坑,但在崎岖的东部区有很多微小的陨坑。
亚力山大环形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受到如此般严重的磨损和扭曲,以至于如今几乎形同一处被崎岖边沿围住的低地。陨坑的西北、西部和南侧带有壁沿,而东侧则完全开放,与周围月表连成一体。幸留下来的壁沿几近矩形,其中只有西北侧的一段最明显。 [2] 该月坑内部地表较为平整,西半部反照率较暗,往东则逐惭变亮。月坑内没有较为重大的撞击坑,但在崎岖的东部区有很多微小的陨坑。
参考文献
- ↑ 亚历山大环形山,百度百科
- ↑ 三十大相近词或者同义词 壁沿,WordSimi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