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里霧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里霧中

來自網絡的圖片

五里霧中(拼音:wǔ lǐ wù zhō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 [1]

五里霧中指身處五里迷霧之中。比喻迷惘困惑、認不清真相的境地。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2]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3]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五里霧中」。  

成語故事

東漢人張楷,字公超,家中貧困,主要靠擺攤賣藥來維持生計。但他在道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常常有上百人聚集在他的身邊。每天拜訪他的人很多,連他家附近的道路都人滿為患。於是有人在他家附近開辦飯館、旅店賺錢,擾得張楷日夜不寧,只好搬家。

永和年間,張楷被推薦擔任長陵(今咸陽市東)縣令,張楷沒有去做官,而是搬到華山峪隱居。求道者跟到華山峪,使華山峪由鮮無人跡之所變成了集市,因此,人們把華山峪改名叫公超谷。張楷能在五里範圍內瀰漫雲霧,人們把學道叫「學霧」。

關西的裴優也能造霧,但造的霧方圓只有三里。為了學成五里雲霧的本領,變賣家產,南下拜張楷為師,不料被拒絕了。

裴優回到關西後,已身無分文。一天,他便冒出造霧行竊的念頭。稍作準備後,他來到大街上,找個角落站好,喃喃地念一會兒經文,大喊一聲:「咄!」街上立刻騰起一團霧,四面漫開,三里長街轉眼間已被雲霧籠罩了,聽得清說話卻看不見人形。於是裴優便趕緊用布袋把攤面上的東西全都收羅進去,扛回家中。

後來他竟偷到衙門裡去。皂隸看見起霧,便把門關了起來。等裴優把袋子裝滿準備逃走時,才發現門已被關,雲霧消散後,無法脫身的裴優便被抓住。皂隸打開布袋後,發現全是贓物,便當場打了他幾十大板,並把他拉到大庭下拷問。

驚堂木猛拍下去,裴優早已兩腿發軟,說:「小人該死!這都是成都張楷教的。他本事更大,能造五里雲霧啊。」縣官為了升官,立即添油加醋稟報上司,上司改頭換面上奏朝廷,朝廷便十萬火急派人到成都將張楷逮捕,將他投入監獄。

成語寓意

張楷造霧的故事經過人們不斷地傳說,逐漸變得神乎其神,其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但故事中的「五里霧」則被人們用作形容迷茫困惑時的境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迷茫困惑如同陷入五里霧中,然而,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苦,遇到艱難,人們應該想到艱難只是暫時的,只要咬緊牙關,奮進求索,曙光就一定會出現。 [4]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五里霧中」指身處五里迷霧之中。比喻迷惘困惑、認不清真相的境地。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運用示例

宋·曾協《寄題陳晞顏敦復齋》詩:「五里霧中藏豹穩,九重淵底得珠深。」 清·曾樸《孽海花》一二回:「彩雲此時迷迷糊糊,如在五里霧中,弄得不知所措。」 蔣光慈《麗莎的哀怨》九:「我這時真是陷於五里霧中,不知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李劼人《大波》四部三章:「不但羅升愣住了,就是比他精靈得多的楚用也如墜入五里霧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