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行相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实为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故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乘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五行相侮 [1]

分 类 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

性 质 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

释 义 有恃强凌弱之义 [2]

概念

五行相侮1.jpg

相侮,有恃强凌弱之义。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行”的反向制约,又称“反克”。

五行相侮,实为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故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乘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引起五行相克异常而产生相侮的原因,一般也有三:①所胜行过于亢盛,不仅不受其所不胜行的制约,反而反向克制其所不胜行,因而出现相侮。如木行过于亢盛,不但不受其所不胜金行的制约,反而反过来欺侮金行,一般称为“木亢侮金”,或“木火刑金”。临床上常见的“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即属此种情况。

②所不胜行虚弱不足,而其所胜行则相对偏亢,故所不胜行必然受到其所胜行的反向克制而出现相侮。如金行虚弱不足,而木行相对偏亢,金行不但不能制约木行,反而被木行反向克制,一般称为“金虚木侮”。临床所见的慢性肺病(如肺痨)常因情绪剧烈变化而加重或发作,即属此种情况。③既有所胜行的过于亢盛,又有其所不胜行的虚弱不足,两者的力量差距拉大,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相侮。

如既有金行的虚弱不足,又有木行的过于亢盛,两者差距拉大,相侮则较为严重。一般称为“木侮金”。临床所见的既有慢性肺病长期不愈,肺精气已虚,又有较为强烈的情绪刺激,肝气正亢,因而发作为较为深重的病证,一般属于此种情况。

相乘与相侮

相乘与相侮的概念,皆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的发展。相乘与相侮,都属于不正常的相克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相侮则是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异常。两者的联系在于:发生相乘时,有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侮;发生相侮时,有时也可同时伴有相乘。

五行相侮2.jpg

两者皆用于阐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既指出了五行相乘与相侮的产生原因,又说明了相乘与相侮之间的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的区别和联系

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气不足,则木乘土(虚)。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则木(亢)乘土,从而使土气受损。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本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来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五行相侮3.jpg

五行相侮,五行相拒

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克制次序遭到破坏,出现逆向克制的异常相克现象,又称“反克”。因此,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正好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遇火,必见销镕;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原因相侮与相乘一样,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

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太过强盛,是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够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例如木气过于亢盛,其所不胜的一行金不仅不能克制木,反而被木所侮,出现木侮金的现象。

五行相侮4.jpg

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太过虚弱,不仅不能克制某一行,反而被其所胜的一行的反克。正常情况下,金克木,木克土,但当木过于虚弱时,不仅金克木,土也会侮木。

肝侮肺金:肝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上焦的肺,使肺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肝阳太过引起的肺阳太过,肺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肝阳的方法祛肺阳救肺阴。

或者,肝的阴气不足,则肺的阴气下降补充肝的阴气,导致肺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肝阴不足引起肺阴不足,肺阳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肝阴的方法救肺阴。

肺金侮心火:肺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上焦的心(心在肺下边),使心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肺阴太过引起的心阴太过,心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肺阴的方法祛心阴救心阳。

或者,肺的阳气不足,心的阳气上升补充肺的阳气,导致心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肺阳不足引起的心阳不足,心阴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肺阳的方法救心阳。

心火侮肾水:心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下焦的肾,使肾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心阴太过引起的肾阴太过肾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心阴的方法祛肾阴救肾阳。

或者,心的阳气不足,则肾的阳气上升补充心的阳气,导致肾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上对于心阳不足引起的肾阳不足,肾阴太过证,可以通过补心阳的方法就肾阳。

肾水侮脾土:肾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中焦的脾,使脾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肾阳太过引起的脾阳太过脾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肾阳的方法祛脾阳救脾阴。

五行相侮5.png

或者,肾的阴气不足,则脾的阴气下降补充肾的阴气,导致脾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肾阴不足引起的脾阴不足,脾阳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肾阴的方法救脾阴。

脾土侮肝木:脾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下焦的肝,使肝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脾阴太过引起的肝阴太过,肝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脾阴的方法祛肝阴救肝阳。

或者,脾的阳气不足,肝的阳气上升补充脾的阳气,导致肝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对于脾阳不足引起的肝阳不足,肝阴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脾阳的方法救肝阳。

肝木拒纳肾水:肝的阳气太过,则拒纳肾的阳气的补养,则肾的阳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肝阳太过引起的肾阳太过,肾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肝阳的方法祛肾阳救肾阴。

肾水拒纳肺金:肾的阴气太过,则拒纳肺的阴气的滋养,则肺的阴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肾阴太过引起的肺阴太过,肺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肾水的方法祛肺阴救肺阳。

肺金拒纳脾土:肺的阳气太过,则拒纳脾的阳气的补养,则脾的阳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肺阳太过引起的脾阳太过,脾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肺阳的方法祛脾阳救脾阴。

脾土拒纳心火:脾的阴气太过,则拒纳心的阴气的滋养,则心的阴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脾阴太过引起的心阴太过,心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脾阴的方法祛心阴救心阳。

心火拒纳肝木:心的阳气太过,则拒纳肝的阳气的补养,则肝的阳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心阳太过引起的肝阳太过,肝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心阳的方法祛肝阳救肝阴。在这里对于阴阳的消长关系再进一步说明一下。所谓阴阳的消长关系是指阴与阳之间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关系。具体有四种情况:

五行相侮6.jpg

阳气增加,阴气必然减少,只是阴气减少的量小于阳气增加的量,阳长为主,阴消居次。

阳气减少,阴气必然增加,只是阴气增加的量小于阳气减少的量,阳消为主,阴长居次。

阴气增加,阳气必然减少,只是阳气减少的量小于阴气增加的量,阴长为主,阳消居次。

阴气减少,阳气必然增加,只是阳气增加的量小于阴气减少的量,阴消为主,阳长居次。

另外,当阴气或阳气减少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阳气或阴气也开始减少,原因系前面所说的阴阳互根。当阴气阳气都减少到低于正常水平时,便出现了中医讲的“阴阳两虚证”。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人体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五脏阴阳不平衡导致的。而五脏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纳的关系,这样便加深了疾病的复杂程度,所谓疑难杂证便是由于五脏的相互作用引起人体多个脏腑发生阴阳不平衡而导致的。所以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决不是单纯的治疗一个脏腑,往往同时治疗多个脏腑,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基本上把五行的有关内容讲完了,其实五行所诠释的内容远不是如此,我只是将我所认识的五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这方面多多研究,发掘出更多新的有用的东西。最后总结一下:

五行相侮7.jpg

1、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2、五行是由万物本源——气,聚化而成,具有气的一切属性,包括阴阳属性与升降出入的运动属性;

3、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五行所属来划分。

4、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纳等四种关系。原因是五行所具有的阴阳属性与升降出入的运动属性。

5、临床上可以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反克,拒纳等四种关系辨别脏腑的阴阳失衡情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