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五虎山

中文名称;五虎山

外文名称;Wuhu Mountain

原名;九山

时间;公元1671年

记载;《永平府志》

五虎山原名九山,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祥谦镇,距福州市区35公里,脉延永泰福清长乐三县市,横隔尚干、南通两镇,是古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由福州市南望,端方如几,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的五座主峰巍峨高耸,形似五虎盘踞而得名。五虎山属丹霞地貌区域,从北至南排列五虎依次名为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回头虎。其中前四虎齐头并列,面朝北面福州市;回头虎向南,海拔高约611米,为五虎之最。五虎雄踞,凭眺福州,与双门前(今福州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附近)的三狮对峙,俗称"三狮朝五虎"。

五虎山共有景点28处,著名的有五灵岩寺、方山寺、摩崖石刻、朱熹隐居处、古道等。山上还有百亩露芽名茶、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露芽名茶古时为贡茶之一。

目录

概况

五虎山,原名九山,有九座山头并排于滦河北岸,上下有九条泉水汇而入滦,似九条银龙戏水。山北有一条交通要道--米峪口。据《永平府志》载,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这里山路崎岖,不便通行,山西介休县有一名叫段文德的商人为商旅之便,捐小米为开凿之资,米峪口便由此而得名,之后康熙帝出入14次,狩于九山,均有志载,此口为攀九山之要道。[1]

历史记载

据《迁西县志》载,康熙28年冬10月,上送孝懿仁皇后梓宫至青 东陵,闻九山有猛虎出没,伤人牲 命,仁皇驾幸米峪口,狩于九山,未获。三十年冬十二月,又至,驻足7日,获虎5只,诏改九山为五虎山。清代嘉庆年间迁安县教谕张太复诗云:"当年万乘从天来,云罕羽骑弥山隈,漫冈络野被网罟,突出白额奔风雷,乌号雕弓夏服箭,一发再发血雨溅,范用三驱禽得五,万岁声呼人亿万,仁皇至仁罢穷搜,天颜有喜山名留……"足见当年狩猎场面为壮观。如今,五虎山仍松林遮日,涛声不断,进得山中,随涛声常有虎啸相随,百鸟啁啾,若游人有兴,猎枪一甩,枪枪都有所获。若狩猎小憩,还可探得地下长宫之奇。五虎山因载下圣祖仁皇之功德而诏于天下,然天地造化,又早蕴神灵于其中了,密密松林,荫天蔽日,山中突出一洞,名为枯松洞,洞宽5.5米,高2.4米,洞内右侧有小耳洞,小耳洞又套一牛角洞,正洞内有斜井一口,冷风习习。相传战国时,有袁达、李牧在洞中学道,因其二人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故后人在洞中塑有袁、李二人遗像,自此改名袁李洞。

袁李枯松学道,文德捐米凿路,也许其德行感化上天、示"神武"于这九龙、五虎相傍,人间与地下相通的古猎场,实属藏龙卧虎之地。

康熙皇帝多次到此狩猎,并留下了一系列传说,其中有格格墓、诛五虎、封倒刺、上马石、射虎台、圣水泉等。山林内的原始次生林枝繁叶茂,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的氧吧。 奇石谷生态园位于五虎山北麓,区域内一条沟谷蜿蜒起伏直至峰顶,整个山体以花岗岩为主,地质年代与太平寨古岩相近,形成年代约在30亿年以上,属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

景色

迁西的五虎山景区可进入性一般,适合小车自驾游。秋天道路两旁的山脊上长满了粟 子树,秋天到了粟 子散落了一地,可以一边玩儿一边捡栗子,收获颇多。迁西的五虎山是一道浅浅的山洼,十分的幽静,山谷里的山泉水静静的流淌着,一派田园风光。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工厂的污染,环境优美,秋天的早晨下雾的时候可以到山上采摘野生的蘑菇,以肉蘑最佳,登高赏红叶,最红的要数凤凰树了,看着都让人开心。如果玩儿累了还可以住在山谷里,有小酒吧,发发呆,聊聊天,是一个休闲度假寻找野趣的不错的选择。登上五虎山山顶周围的山上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着实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相关视频

航拍视频 中国五虎山 五灵岩寺 旅途风光畅游四方 自然生态保护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