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由北边的药山片保护区和南边的杨家湾片保护区组成。总面积20141公顷。

药山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具有中国东部与西部植物区系过渡性质的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代表景点:大龙潭、小龙潭

景区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云南省东北部巧家县中部

气候类型:高原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国家级

所属国家:中国

省份:云南省

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巧家县的中部,地处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的三角地带。金沙江环流于药山西北,牛栏江萦绕于药山东南,保护区由互不相连的药山和杨家湾南北两片组成。

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7′47″~103°10′13″和102°59′59″~103°01′33″,北纬27°08′57″~27°25′31″和26°50′38″~26°53′47″。

药山山体面积22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山海拔4042米,雄踞于滇东北群峰之上。1984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药山保护区范围102平方公里。2005年国务院审定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环境

药山是乌蒙山脉向东北延伸的支脉,山体东、北、西三面为金沙江、牛栏江河谷,主峰桥顶山最高,山体相对高差1640米,山势陡峻、河谷深切。气候主要受季风和中亚干热气团控制,干湿分明,又因山体高大,山高谷深,垂直分异明显。年均温小于10℃;霜期长;年均降水量为1400—1500毫米。区内水源丰富,山体周围有1123个泉点,是当地的重要水源,最大的河流为荞麦地河。

由于受北—东向构成控制发育成型,药山走向近于北—东。西坡地势陡峭,悬崖绝壁从两江汇流的谷地中凌霄而起,柱地擎天,高不可攀。药山绝壁错落,形成自下而上的三级阶地,每级阶地间相对高差达千余米。旧志有记载:“西北行,上高山,羊肠绳曲八十余里,而攀木而升,或绳索相牵而上,缘陟者若将阶天。南中诸郡,以为至险。”事实上,除樵夫、牧子、采药人,尚未见到有选胜登临者从西坡光顾药山的记录。

南坡地势较为平缓,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林区,诡异瑰丽的高山岩溶景观都集中在这一片。数十万亩由多种植物群落组成的天然林,跨越丘岗,郁闭溪谷,绵延数十里,各种珍稀动物、植物活跃其间。

生态建设

至晚清以前,保护区被以乌蒙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和以高山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构成的原始森林覆盖。天然林郁闭度高,为野生药材、珍稀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药山本因出产各种药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药材有柴胡、党参、贝母、天麻、虫草、黄芪、草乌、防风、龙胆草、仙茅参、刺参、黄连等药,在中药市场素享盛名;野生动物如虎、豹、熊、豺、牛羚、野猪、金猫等,出没林莽杂丛间;而大面积的珙桐群落,更是国内外罕见的奇观。

从20世纪初开始的延续达70余年的毫无节制的戕伐,药山以冷杉为主的针叶林被砍伐殆尽,以高山栎为主的阔叶林被破坏,满山遍野的药草失去了滋生繁育的土壤,1000多个泉点枯竭断流,珙桐、香楠等珍稀名贵树种只能在人迹罕至的幽谷深管中孤独地守望。在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后,经过十几年的保护、管养、恢复性发展,由高山栎群落、箭竹群落、杜鹃群落和次生灌木丛组成的天然林区里又有了野生动物如虎、云豹、黑熊、豺、牛羚、野猪、金猫等,和大面积的珙桐群落。

植物资源

保护区为亟待恢复的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原生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已遭到破坏。现生植被多为次生类型。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1400多种,拥有攀枝花苏铁、急尖长苞冷杉、领春木、水青树、连香树、黄花草乌、乌蒙绿绒蒿等13种中国特有植物,有红豆杉、洪桐、攀枝花苏铁、等5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有10种滇东北特有种。

植被类型

松栎混交疏林:海拔3000以下

主要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包斗栎、黄毛青冈等;

箭竹林:海拔2800—3500米的阳坡和山脊,混生杜鹃类、高山栎类、槭类、以及急尖长苞冷杉等;

杜鹃灌丛:海拔3000—3700米的阴坡和沟谷,生长的杜鹃种类极其丰富,但常见的有纯叶杜鹃、亮贸杜鹃等;

亚高山草甸:海拔3700米以上的丘陵缓坡上,主要有甘青、芨芨草、羊茅、苔草、莎草、蒿草等。

国家保护植物

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巧家五针松、攀枝花苏铁、南方红豆杉、珙桐、红椿、香果树、乌蒙绿绒蒿、黄花草乌、松茸等。急尖长苞冷杉是中国的特有种,仅见于滇川藏交界海拔2500—4000米地山低。

巧家五针松

五针松:松科松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品种。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约50cm。

针叶5针1束。球果下垂,成熟时种鳞张开,边缘薄,显向外反卷。中国特有品种。

生于海拔800-1350m处的山脊、悬崖陡坡和河谷两侧的坡地。

攀枝花苏铁

攀枝花苏铁苏铁亦称铁树,最早出现在在距今约2亿8千万年前的地球古生代二迭纪。它历经沧桑,几度盛衰。现存的苏铁类植物,仅一科10属约110种,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

1971年,四川省农科所和原攀枝花市飞播林场进行植被调查时,发现了这一片占地300余公顷,共10多万株的苏铁林。它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纬度最高,面积最大,植株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原始苏铁林。经鉴定,确认这是罕见的苏铁新种,定名为“攀枝花苏铁”。

攀枝花苏铁岁岁含苞,年年开花。俗话说;“铁树开花马生角”,“千年铁树开了花”,可见苏铁开花之不易。而攀枝花苏铁生长良好的雄株可年年开花,雌株亦可两年开花一次.这不能说不是世间一奇。每年3—6月,只见苏铁林成干上万个黄色的花蕾争奇斗艳,单株如佛手捧珠,成林似彩毯铺地。万绿丛中黄花点点,形成一种奇异景观。

药用植物

保护区因盛产中药材而闻名,野生药用资源十分丰富。

各类药用植物种类达到850多种,主要有云南柴胡、高山党参、贝母、天麻、虫草、土黄芪、滇北乌头、升麻、半夏、何首乌、龙胆等100多种。

贝母

贝母为名贵药材,堪称药中之宝。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1)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

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

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2)浙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产。

浙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临床常与元参、牡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薏苡仁、鱼腥草、鲜芦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药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3)土贝母: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

土贝母性凉而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牡蛎、天花粉、薏苡仁、鱼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

上述三类贝母常用量均为6~12克,因其反乌头,故不能与乌头及其“兄弟”天雄、附子同用。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62种。有金钱豹、云豹、林麝、黑熊、猕猴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31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绿尾虹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岩羊、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等。

经济动物:有野猪、狐狸等。

旅游资源

穿越天然林区,攀登至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以森林为魂魄的药山所展现出的又别是一番景象:错落有致“V”形谷,在倾斜的阶地上刻画出移步换景的无穷情致;100多个泉点清流不竭,或流而成溪,或泻而成瀑,或积而成潭,百态千姿,各尽其妙。

冰川湖

冰川湖有两个,习惯被人们称为“大龙潭”和“小龙潭”。

大龙潭面积20000多平方米,水深达30余米。潭水清澈明净,潭底潜流如注,水波不兴,水流有声。仲夏时节,潭水冰彻肌骨,而至隆冬,水雾氰员,融融若有暖意。药山潭边,数十个突兀峭拔的巨石以潭为中心,呈不规则的同心圆排列。

从大龙潭向南行约3公里便是小龙潭。药山小龙潭面积约14000平方米,水深5-6米,被两壁排列成梯形的悬崖左右围护,悬崖上古柏森森,俯临水面。潭中心有一块状若人形的石柱耸立,高出水面近10米。石柱四周,又有18块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参差环立,半没水波半朝天,托物寄寓,当地人名之“十八罗汉拜观音”。龙潭泻水口,左右崖岬若即若离,相距10余米对峙,却将一浑圆如球的巨石横亘其中,因形赋名,当地人称"二龙抢宝"。药山潭水至清至洁,无数游鱼或游弋石穴孔洞之间,或嬉戏清波碧浪之中,水花飞溅,光影摇摇,涟沥叠叠,俯临潭水的断崖、古柏、“观音”、“罗汉”,便真有些如痴如醉、不胜其乐的意象。

口碑流传,小龙潭有两种灵异。其一,临潭的古柏上常有不知名的红、绿色的小鸟各一只栖息,每有树叶、草茎飘落潭中,小鸟即飞衔而出,故潭水一年四季皆明净无尘;其二,如果有不安分的游客为寻开心而往潭中抛石头,顷刻间便狂风大作,雷雹交加。主峰金顶山北,终年积雪,冰挂垂枝,银装素裹。山南,岩溶地貌发育,石峰群立,如笋、如柱、如狮跑、如虎跳、如持戟冲锋的武士、如图阁伤春的少女……皆惟妙惟肖。留连其间,恍然若置身于名闻天下的路南石林,却又更多一种居高临下的广阔情怀。

药山巨石:色青灰,表面莹润光洁;质地、纹理与当地岩石迥异,极为特殊,有人疑为陨石,未得到证实。[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