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人民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空前高漲的歷史潮流下,響應中國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的各項主張而發展起來的。1949年前後,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在全國取得勝利的時候,雲南基督教的活動一度出現了混亂現象,由於中國基督教徒要求反對帝國主義、擺脫外國差會的呼聲此起彼伏,各地教會紛紛要求自立,要求趕走外國傳教士。外國傳教士面臨着被驅逐出境的局面,於是一方面以世界末日等邪說在信徒中製造混亂,另一方面積極準備應變策略,如轉移教會的房產、安置心腹等,並在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製造了一系列的民族分裂活動和武裝叛亂,如:1949年,浸信會美國傳教士永生文指使瀾滄等地傳教士組織了「四大民族同盟」(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以「反漢獨立」為口號進行分裂活動;1949年12月,浸禮會傳教士在隴川縣景頗族地區組織成立了「中國山頭族辦事處」,發展信徒,散布破壞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言論。但是,個別傳教士和差會組織妄圖利用不明真相、不了解國家局勢的邊疆少數民族信徒來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圖謀註定是要失敗的,一些傳教士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搞陰謀詭計的同時,雲南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也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1951年1月18日,昆明市基督教、天主教人士舉行革新座談會,一致表示要割斷與帝國主義的聯繫。1月21日,昆明舉行了2000多人參加的愛國遊行,響應三自革新運動。8月26日,昆明基督教團體聯合會發表宣言,反對帝國主義利用教會進行侵略活動,堅決與外國教會割斷聯繫,完成三自革新運動。此後,除了邊遠地區的教會外,全省各地的基督教徒紛紛簽名擁護「三自革新運動」。其中昭通、大理等地教會分別組織遊行,發表宣言表示支持和擁護「三自革新運動」,並和全國其他省、市的基督教界一樣,先後開展了「控訴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的罪行」運動。1952年,全部驅逐了在雲南境內活動的外國傳教士,三自愛國運動進一步深入。
為了進一步促進三自愛國運動的深入開展,徹底擺脫外國差會的控制,從經濟上割斷與帝國主義的聯繫,在雲南省政府的幫助下,以昆明為中心的基督教會開展了生產自養活動,解決教牧人員的生活問題。昆明聖公會和內地會等開辦了織布廠,中華基督教、靈光聖經學院等開辦了「三自」、「信家」、「革新」、「自養」等牛奶廠,昭通的循道公會開辦了織布社,安息日會開辦了彈花社。此外,還安排有條件的教牧人員參加工作。1953年成立了雲南省勞動就業委員會,下設專門機構負責宗教界人士的學習和就業問題,先後安排了數百名教職人員就業,對生活有困難的教牧人員給予了長期或臨時性的生活補助。
1952年全部驅逐了外國傳教士後,雲南基督教會斷絕了與帝國主義的聯繫,但是,基督教會、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督教會缺乏教牧人員和教會管理人員,經濟困難,無法真正實現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辦教方針。為解決這一問題,1956年至1958年,上海、昆明等地的教會先後派出7批17人次訪問了瑞麗、隴川、盈江、瀾滄、耿馬、滄源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為當地教會按立牧師,培訓教會管理人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951年4月,「中國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受其推動,昆明市也於1952年9月召開信徒代表會議,成立了「昆明市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籌備委員會」。經過4年多的籌備工作,1955年昆明市召開了第二次教徒代表會議,正式成立了「昆明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957年隴川縣成立了「德宏五縣三自愛國總會」,同年,瀾滄縣成立了「瀾滄基督教愛國會籌備委員會」,大理基督教會成立了「三自愛國學習委員會」。1958年,在全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取得較大進展的情況下,昆明基督教摒棄了門派之見和教派之爭,實現了聯合禮拜。
1963年7月,成立了「雲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會址設於武成路「三一聖堂」,愛國會於1964年2月正式辦公,1966年3月31日「三一聖堂」失火,後遷於北門街58號),由孫守信任主席,宗崩(景頗族)、吳忠烈(苗族)、張現洲、約得(傈僳族)擔任副主席。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參考文獻
- ↑ 各大宗教的信徒人數 基督教24億 伊斯蘭教18億 無神論12億 ,搜狐,2019-03-31
- ↑ 基督教歷史,搜狐,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