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d/d9/%E4%BA%91%E5%8D%97%E6%B0%91%E6%97%8F%E5%A4%A7%E5%AD%A6%E4%B8%9C%E5%8D%97%E4%BA%9A%E5%8D%97%E4%BA%9A%E8%AF%AD%E8%A8%80%E6%96%87%E5%8C%96%E5%AD%A6%E9%99%A2.jpeg)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早在1993年就创建了东南亚语言文学系,开设了泰、缅、越三个语种专业。2003年,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成立。2006年10月,更名为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学院现开设有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西亚语等六个本科专业,拥有一个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授予点。学院正在积极筹办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乌尔都语等本科专业,目前是我国西南川、渝、黔、滇四省市高校中获教育部批准开办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最多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学院还是“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外界好评
2004年4月22日,经云南民族大学报告省政府批准,在学院成立了“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省政府副秘书长钱恒义同志到仪式上揭牌。2009年5月27日,“基地”顺利通过云南省教育厅验收,并得到验收专家组的一直良好评价。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学院的办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照学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改革创新,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合作交流和图书资料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学校规模
除去2009届本科、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学院目前有在校生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96人(含2009级新录取本科生241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17人(含2009级新录取亚非硕士研究生42人)。学院现有教职工人数3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7人,学院院长杨光远教授受聘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上海师大博导、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年被评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学院各语种教研室专业教师几乎全部都先后到对象国著名高校留学一年以上,已构建起了一支热心教育事业、教学经验较丰富、学历较高、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此外,学院各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每年从对象国高校聘请高水平教师到我院任教,已有数十位外籍教师受聘前来学院任教。
自2005年以来,“基地”一批重点专业、重点课程获批立项进行建设。2005年,泰国语本科专业被列为第二批省级资助经费重点建设本科专业(见云高教[2005]49号文),2007年,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织了专家组对该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检查结果达到预期要求。2008年10月,缅甸语本科专业被列为第六批省级重点专业进行建设。2006年,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获批成为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2008年,缅甸语本科专业获评作为省级重点专业进行建设。2009年,越南语获批作为省级重点专业进行建设。至此,泰、缅、越三个本科专业成为省级重点本科专业。2007年12月17日,依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高教函[2007]25号文),我校申报的“东南亚语种群”(包括泰、缅、越、老、柬五个本科专业)获批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进行建设,该专业建设周期4年,资助经费每年20万元,共计80万元,第一年经费已于2008年4月下拨到位。在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类教改项目建设的促进下,学院的《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完善——东南亚泰、缅、越、老语言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搞好东南亚语种群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连续两届获得“云南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招办批准,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三个本科专业从原先的第二批录取提升为重点分数线本科第一批录取,学院的生源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视频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获得硕士学位的途径!以前有10种,现在只有6种 ,搜狐,2018-05-22
- ↑ 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这三者都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不知道! ,搜狐,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