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卫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云南卫矛(金丝杜仲),为卫矛科常绿灌木,生于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岩石坡上,分布云南等地。
- 中文学名:云南卫矛
- 二名法:Euonymus yunnanensi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无患子目 Sapindales
- 亚 目:卫矛亚目 Celastrineae
- 科:卫矛科 Celastraceae
- 亚 科:卫矛亚科 Subfam. Celastroideae
- 族:卫矛族 TRIB. Euonymeae
- 属:卫矛属 Euonymus
-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西藏
- 组:浅裂卫矛组 Sect. Euonymus
- 亚 组:多籽亚组Subsect.Multiovulatae
- 系:垫盘卫矛系
形态特征
云南卫矛是双子叶植物纲、卫矛科的一种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达12米。叶对生间有互生,革质,窄长倒卵形、窄椭圆形或较宽而为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窄楔形,边缘具短刺状小尖,一般反卷,似全缘状;叶柄长3-8毫米。
聚伞花序1-3花,偶为5花,花序梗长1.5-2.5厘米;小花梗与之等长或较长,中央小花梗较长,长1.5-2厘米;花较大,直径达2厘米以上,5数,罕为4数,黄绿色;花萼基部短管明显,萼片阔三角形,有3条纵脉;花瓣近圆形,长宽均达8毫米;花盘略呈五角圆形,厚垫状,直径约为6毫米;雄蕊基部与花盘相连处呈肥厚肉质突起,花丝长约4毫米,花药扁卵状,长约2.5毫米,顶端药隔具小尖;子房五角形,短阔,5室,每室有4-10胚珠,花柱长约2毫米,柱头不膨大,隐见5裂痕。 蒴果长大,倒锥状,5浅裂,长2-2.5厘米,直径约1.5厘米,基部具增大肥厚的花盘及宿存的花萼,每室具1至数个室轴垂生种子;成熟种子椭圆状,长6-7毫米,直径4-4.5毫米,种脊略下凹,棕白色,合点稍隆起,假种皮红棕色,包被种子一半或仅基部,在远轴处常伸出一窄条盖于种脊上。花期4月,果期6-7月。[1]
主要价值
云南卫矛的籽还是当地居民强身健体的常用药材。云南卫矛集观叶、观果、药用于一身,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树种。
生长环境
分布于云南海拔1500至3000米的广大地区。云南卫矛的干生有丰富的不定芽,萌芽力很强,耐修剪,易造形。该品种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和-13℃的低温,有较强的适生性。自5月起蒴果由黄转红,如同一个一个的小红灯笼悬挂枝头,至冬不凋,看上去十分喜庆。
分布范围
特产于中国云南、西藏。模式标本采自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