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於彭

於 2019年5月20日 (一) 13:12 由 Dr Strang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於彭(1955年4月-2014年10月13日)台灣水墨書畫家。於彭為當代水墨領域的代表人物,擅長以白描線條勾勒出情境式山水畫,既古典又現代。總是一襲棉麻布裳,一雙草鞋,手搖扇的瀟灑裝扮,被稱為「今之古人」。於彭自小就對泥塑及傳統皮影戲產生濃厚興趣,對其日後畫作構成極大的影響。由於不甘被傳統學院派所囿限,故從未曾接受正統學院美術教育。于氏先後隨陳亦耕、鄧國清及李其茂等老師學畫,1980年舉辦首次個展於台北,之後於國內外參加展覽達二十多次。作品為東西方主要美術館及畫廊收藏,包括大英博物館。[1][2]

目錄

從街頭畫家到國際級藝術家

1955年,於彭生於台灣台北士林外雙溪,原名巫坤任,祖籍廣東梅縣,祖上屬客家人,清代到了台灣,士林外雙溪的農田有一大片都是祖上的財產,家裡世代務農為生。後來這片地賣給了宋美齡興建衛理女中,才搬去了現在的桂蔭廬。於彭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備受父母寵愛,在他的記憶里,童年都是在溪澗戲水和抓魚摸蝦中度過的。於彭的高中美術老師陳亦耕是他的重要恩師,她畢業於師大美術系,是劉國松的同班同學,陳亦耕視於彭為奇才,並親自指導。於彭曾說,作為一個從小在眷村旁長大,混跡於土台客的痞子環境裡的孩子,最後連一個髒字都不會說,都是這個老師修理出來的結果。中壢高中畢業後,受美術老師陳亦耕鼓勵報考大學美術系,不幸落榜之後立志成為職業畫家。退伍之後,他開始在臺北新公園(今之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擺攤幫遊客畫像。於彭街頭畫家的生涯,不僅錘鍊了他敏銳且快速的觀察能力,也練就了一身人物速寫的看家本領。於彭寫生的人都是運動的,這樣的觀察方式延續到後來的創作。據說有一段時間,無論他畫與不畫,模特都要住在家中的,他在人的運動中提鍊形體的美感,這也是畫面中仙女形象的來源。

1981年108天的中國壯遊開啟他對水墨的探索

1981年於彭先前往希臘,然後因緣際會的認識中國領事館的職員,他取得了前往中國大陸簽證,並展開長達百日的故國壯遊之旅。中國的名川大山開啟了他的藝術之眼。客家子弟的中原情懷、從小在臺灣歷史、美術課本的圖片、外雙溪故宮裡的宋元山水名蹟,如今一一的展現於他眼前;內心激動澎湃,可想而知。那時大陸剛對外開放,許多地方都沒有正常的交通,旅途相當艱辛,期間他還考察了民間的木刻年畫和地方戲。然而回到台灣後他被管制了六年,在這六年中都不得出境,他失眠也痛苦萬分,大陸的山水和台灣的山水不同,所有在傳統文化里積澱的東西太龐大了,需要慢慢消化。如何把眼裡的山水化為胸中丘壑,這需要心胸,也需要境界。對他來說,在水墨畫裡有有所作為,一定要去思考和傳統、和山水三者之間的關係。在傳統找源頭,再進入山水之間,最後觸及到的是真正的山水精神,而不是水墨精神。從那時起,於彭開始專心地研習水墨和書法,他從傳統中汲取養分但不因循傳統,他選擇在更日常、更自然、更真實的體驗中面對山水和傳統。於彭說,他的職業就是遊山玩水。進入大自然和它們攪盪在一起,形成胸中丘壑。

重要作品系列:慾望山水

於彭中期的創作因為受好友鄭在東之邀於1997年前往上海旅遊定居三年,此段期間除了親身體驗了海上風華之外,足跡也遍及中國大陸,啟發了他在水墨山水與人物作品的深度與多樣面貌;「慾望山水/人物」系列,足為此階段之代表性作品。於彭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他的作品存在許多怪謬荒誕的組合─裸露的男女老少與山水、古人今人與怪獸、古代庭園與現代樓房。這些虛構的想像,其實是許多是真實的延伸。雖然於彭的作品中常出現裸女,但克林姆特對情慾的耽溺並沒有發生在他身上。2000年於彭極具雄心的巨幅長卷「慾望山水之海上風華」(長度為12公尺半),雖然標題會引人遐思,但是當手卷徐緩打開之後,觀者會見到一位老態龍鍾的裸身婦人重複出現在畫卷中。尤其特殊的是,作者以類似兩漢、魏晉的流動雲紋來連結畫面中的人物(包括老婦人、畫家本身、仙童和其他人物)。裸身的老婦人的重複出現顯然有其重要的意義─除了視覺上平衡的考慮之外,也同時隱喻了生、老、病、死的不同面貌。[3]


展覽

【行者 ‧ 天上 ‧ 人間】於彭個展,臺北市立美術館,2019/03/30~2019/06/30 [4] 【雲根未斷落凡來─再見於彭】於彭逝世週年 最後遺作首度公開,台北市紫藤廬,2015/11/07~2015/12/20 [5] 【橫看成嶺豎成峰】於彭個展,台中市月臨畫廊,2013/01/05~2013/02/03[6] 【遺民_移民_逸民】於彭個展,台北誠品畫廊,2011/9/29~2011/10/10 [7]


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