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於家村(河北石家莊市井陘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於家村

[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於家村

所屬地區:河北石家莊市井陘縣

於家村隸屬河北石家莊市井陘縣,是河北省唯一一處古村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奇特的旅遊勝地。 於家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的中西部,據說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後裔。自先祖于謙起,繁衍已有26代。于氏先人靠勤勞的雙手,代代開山鑿石,輩輩壘房蓋屋,建造了規劃有序、工藝奇特、粗獷豪放、獨具特色的石頭村落。

歷史沿革

於家村,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直系後裔的發祥地,全村95%以上是于氏家族。在明代成化年間,于謙之長孫於有道從井陘南峪村遷居於此,繁衍已24代,400多戶,1600多口人。 據可查的史料記載,于謙有一子于冕,另有一養子於康,于冕無子,於康之後無從考證。 按村里老人的說法,500年前先祖于謙遇害後,其子逃往冀晉交界處娘子關外的南峪村隱居,後生有三子。成化年間,因生活所迫,于謙之長孫於有道遷居於現於家村。于氏後人仍把這塊先祖選中土地稱為「風水寶地」。 不知是否是先祖冥冥之中的指引,「風水寶地」果然靈驗。在當初「與木石居,與鹿豕游」的土地上,于氏先人靠勤勞的雙手,代代開山鑿石,輩輩壘房蓋屋,建造了規劃有序、工藝奇特、粗獷豪放、獨具特色的石頭村落。 500年後,於家村已是河北省知名的石頭村旅遊區。走在石頭村的小路上,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處處可見。農居依高就低順勢而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是石頭村村民基本的生活規律。 村東的清涼閣,是石頭村的標誌性建築物。如此高大的建築物,竟然不打地基,不填輔料,以天然石底為基礎,從下到上完全靠打幹壘而成。據尋蹤組隨行的專家分析,這樣的建築物應該是明朝時期建造的。

地理位置

於家村坐落在太行山麓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中,村靠山,山為村,綿延起伏的群山儼然是村裡的天然屏障。村里人把東西南北四面的山,稱為東嶺、西垴、南坡、北寨。於家村的四合院各有特色,有的全為石牆瓦房,有的皆為石券窯洞,也有的瓦房窯洞混建。

四合院大多為坐北朝南,正房建在三至五級的石台階上,院落的大小、形狀也各不相同,大多用石板鋪砌,顯得潔淨雅致。院內還有石桌、石凳,石槽,小石磨以及石頭階梯,蓄水的石砌井、窖等,比比皆石。 奇特的地理位置 於家村的地理位置可謂奇特:「不到村口不見村」。小村莊建在一個四面環山,中間不到一平方華里的小盆地里,道路又都在山腳下,車子在山路上轉悠了好多圈,終於柳暗花明,「於家村」三個大字赫然醒目,看得見村落了,安定、寂靜的氣氛正慢慢臨近。

社會文化

於家村也稱石頭村,距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說起於家村,就不能不提到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謙,因為這個村裡的于姓都是于謙的後代。說到于謙,就要提到公元1449至1457年間中國明代的「奪門之變」的政權大變故,而「奪門之變」中的重要人物于謙本是浙江人,被殺害後,他的後人就逃到了石家莊以西井陘的太行山中,這才有了於家石頭村。 石頭村所處地理位置可謂奇特,「不到村口不見村」。因為這村建在一個四面環山,中間不到一平方華里的小盆地之中,道路又都在山腳下,所以,不到村口就看不見村。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縱橫交錯、結解曲伸,每條街道均以亂石鋪就,街依房連,房與街齊,規劃有序,參差呼應,充滿了詩情畫意。住在這裡安定、平靜、祥和,可稱得上真正的「風水寶地。 全村共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畝,石頭用具2000多件,石頭碑碣200多塊(現尚存數十塊),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 古村落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石街石道、石樓石閣、石房石牆、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橋石欄、石碑石碣、石井石窯、石筆石硯、石缸石蓋、石錘石板、石槽石臼、石洞石龕以及許多的奇石怪石、景石雅石。總之,滿眼的石頭,真是「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景致! 村里最具特色的建築是清涼閣,據說它是于謙的侄子於建成獨自一人修建而成。此閣興建於明萬曆九年,下兩層為全石結構,上層是磚木結構,形狀與北京前門箭樓相似。讓人稱奇的是下兩層沒打根基,由一塊塊巨石壘砌,每塊石塊大得驚人,有的重達萬斤,簡直是不可思議。 整個建築都是由未經雕琢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壘砌而成,在當時沒有建築機械的條件下,不知他是如何施工,又花費多大的心思才將這個樓閣建立起來的。村中還有一塊御賜的牌坊,不知是清朝哪位皇帝為一個村中的寡婦建立的貞節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