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二式炮战车

二式炮战车
图片来自mdc.idv.tw

二式炮战车(二式炮戦车 ホイ(にしき ほせんしゃ ほい)是一款日本于二战期间生产的支援坦克。二式炮战车属于一式中战车的一种衍生型号。与纳粹德国四号坦克的早期型相似,二式炮战车装备了一门短身管的75毫米火炮。实战中二式炮战车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为日军的中型坦克提供近程火力支援,二是对敌方的反坦克防御工事进行火力打击。

目录

历史

二式炮战车的项目始于1937年。日军高层在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的作战经验后意识到,一款装备大口径火炮的装甲载具能在实战中能发挥很大作用,因为这样的载具能对碉堡等防御工事进行有效打击,而当时日军装甲部队装备的低炮口初速度[1] 的57毫米坦克炮以及高炮口初速度的47毫米坦克炮都无法对这样的目标进行有效打击。为了让二式炮战车能融入当时日军装甲部队的编制,日方决定将四一式75毫米山炮装上九七式中型坦克。1940年,日方以四一式山炮为基础,研发出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1942年,日方成功将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装在了九七式改中型坦克的炮塔上,完成了二式炮战车的研制。按照设计,二式炮战车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火力支援。二式炮战车主要被部署在战车连队(团)下的炮战车中队(连)中。

作战记录

二式炮战车的生产因为工业原材料短缺及美军的战略轰炸而受阻。只有31辆二式炮战车通过改造一式中战车的方式下线。1944年底,三菱重工的东京工厂因为设备受损无法再进行大规模生产,二式炮战车也随之停产。二式炮战车最初计画用于本土决战之中。但日本方面最终选择在盟军入侵本土前投降,因此二式炮战车截至二战结束也没有作战记录。

设计

二式炮战车的主炮是一门九九式75毫米坦克炮(安装在能360度回旋的炮塔上),另有一挺安装于车体上前方的7.7毫米九七式轻机枪

二式炮战车的试验车一度使用九七式中型坦克的底盘,但最后改为使用一式中型坦克的底盘。

参考文献

  1. 炮口初速度,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