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黑穗箭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黑穗箭竹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

黑穗箭竹(拉丁学名:Fargesia melanostachys (Hand.-Mazz.) Yi),是禾本科箭竹属植物,产云南西部。竿芽长卵形,边缘密生灰黄色纤毛。枝条以3—11枝簇生刁:竿之每节,常与竿作35—40度夹角开展,直径仅1—1.5毫米。笋紫黑色,疏生灰白色小刺毛或稀无毛;箨鞘宿存,革质,长圆形至三角状长圆形,约为其节间长度的1/2—3/5,先端圆拱形,背面无毛或在其上部偶具灰白色小刺毛,幼时微被白粉,纵向脉纹明显,幼时边缘还有灰白色纤毛;箨耳及鞘口缝毛俱缺;箨舌三角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直立或稀在竿之上部箨秆稍外倾,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基部两侧下延,宽1-2.2厘米,与箨鞘顶端等宽,无毛,平直,基部.与箨鞘顶端无关节,故不自箨鞘上脱落。

形态特征

竿高4-6米,粗1-3厘米,梢端直立;节间一般长26-28厘米,最长可达40厘米基部节间长5-10厘米,圆筒形或有时在分枝节间的基部微扁平,并有纵脊,幼时密被白粉无毛,平滑,竿壁厚2-5毫米;箨环隆起;竿环平坦或微隆起幼时被有白粉;节内长1.5-4毫米,幼时亦被白粉

竿芽长卵形,边缘密生灰黄色纤毛。枝条以3-11枝簇生于竿之每节,常与竿作35-40度夹角开展,直径仅1-1.5毫米。 笋紫黑色,疏生灰白色小刺毛或稀无毛;箨鞘宿存,革质,长圆形至三角状长圆形,约为其节间长度的1/2-3/5,先端圆拱形,背面无毛或在其上部偶具灰白色小刺毛,幼时微被白粉,纵向脉纹明显,幼时边缘还有灰白色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三角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直立或稀在竿之上部箨者稍外倾,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基部两侧下延,宽1-2.2厘米,与箨鞘顶端等宽,无毛,平直,基部与箨鞘顶端无关节,故不自箨鞘上脱落。

小枝具2或3叶;叶鞘长3-4厘米,边缘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圆弧形,稀可截形,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1-2毫米;叶片披针形,薄纸质,长3.5-7.5厘米,宽7-14毫米,基部楔形,无毛,次脉3对,小横脉不甚清晰,叶缘之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 花序总状或为简单的圆锥状,具2-8枚小穗,排列疏松,长3-12厘米,无毛,花序轴下部有时具白粉,通常于花序分枝基部具1片披针形或三角形的苞片,后者纸质,先端有时分裂或呈碎长纤维状,长1-10毫米。

小穗柄细长,平滑,长6-25毫米(顶生小穗者可长达35毫米),微弯曲或有时作波状曲折;小穗紫色或深紫色,含3-8朵小花,长18-50毫米,顶生1花不发育,小穗轴节间长4-5毫米,扁平,向顶端具有逐渐较密的灰白色短柔毛和小纤毛;颖先端渐尖,无毛,小横脉不发达,第一颖长6-12毫米,具3-5脉,第二颖长8-14毫米,具5-7脉;外稃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背面疏生短柔毛,具7脉,小横脉不发达,边缘生易脱落之纤毛,第一外稃长12-15毫米;内稃长10-12毫米,膜质,狭窄,先端具2齿裂,背面具2脊,脊间宽约1毫米,脊上具纤毛;鳞被3,长约1.5毫米,上部边缘生有纤毛;前方的2片呈披针形,后方的1片呈卵状披针形;花药黄色,长7-8毫米;子房椭圆形,无毛,长约1.5毫米,花柱2,长约1毫米,柱头3,白色,羽毛状,长约2毫米。果实未见。笋期7-8月,花期10月。[1]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100-3800米的云衫、冷杉林下 。

分布范围

产云南西部。

主要价值

竿为制作钓鱼竿之上等材料。

参考来源

  1. 黑穗箭竹植物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