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黄竿乌哺鸡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黄竿乌哺鸡竹
图片来自燕雀草网

黄竿乌哺鸡竹(学名: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f. aureocaulis N.X. Ma)是禾本科,刚竹属乌哺鸡竹的栽培品质。竿高可达15米,稍部下垂,微呈拱形,竿环隆起,稍高于箨环,竿全部为硫黄色,并在竿的中、下部偶有几个节间具1或数条绿色纵条纹。箨舌弧形隆起,两则明显下延,箨片带状披针形,强烈皱曲,末级小枝具叶;有叶耳及鞘口繸毛;叶舌发达,叶片微下垂,较大,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枝呈穗状,佛焰苞内有假小穗。小穗常含小花,外稃被极稀疏的柔毛;内稃几无毛,4月中、下旬笋期,4-5月开花。 中国河南永城特产,浙江安吉竹种园已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竿高5-15米,直径4-8厘米,稍部下垂,微呈拱形,幼竿被白粉,无毛竿全部为硫黄色,并在竿的中、下部偶有几个节间具1或数条绿色纵条纹节间长25-3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隆起,稍高于箨环,常在一侧突出以致其节多少有些不对称

箨鞘背面淡黄绿色带紫至淡褐黄色,无毛,微被白粉,密被黑褐色斑块和斑点,尤以鞘中部较密;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弧形隆起,两则明显下延,淡棕色至棕色,边缘生细纤毛;箨片带状披针形,强烈皱曲,外翻,背面绿色,复面褐紫色,边缘颜色较淡以至淡桔黄色。末级小枝具2或3叶;有叶耳及鞘口繸毛;叶舌发达,高达3毫米;叶片微下垂,较大,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9-18厘米,宽1.2-2厘米。花枝呈穗状,基部托以4-6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7片,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叶耳小,具放射状繸毛,缩小叶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达2.5厘米,每片佛焰苞内有1或2枚假小穗。

小穗长3.5-4厘米,常含2或3朵小花,被疏柔毛;颖1片;外稃长2.7-3.2厘米,被极稀疏的柔毛;内稃长2.2-2.6厘米,几无毛,背部2脊明显;鳞被狭披针形,长约5毫米;花药长12毫米;子房无毛,柱头3。笋期4月中、下旬,花期4-5月。

生长习性

黄竿乌哺鸡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1]

繁殖方法

母竹选择与挖掘:移竹前应选择合适的竹园。母竹要求干形通直、粗细适中、分枝低、无病虫害、鞭根健全、鞭芽饱满。母竹的年龄以1-2年生较为合适。合理确定鞭根的走向是移竹前必须要完成的第一步。鞭根的走向主要由竹林最下盘枝的方向确定,因为最下盘枝的方向往往与竹鞭走向基本一致。挖掘时要求在离母竹基部30-40厘米外挖找竹鞭,然后按来鞭20-25厘米、去鞭30厘米的长度截取竹鞭。移竹最好带少许宿土,以免幼竹失水,影响成活率。母竹栽植前对地上部分进行适当修剪,砍去竹梢,留枝4-6盘,并用草绳捆扎竹鞭,防止水分散失。

栽培技术

母竹的栽植:母竹运到林地后,应立即栽植,最好随起随栽,以提高成活率。栽植前在定植穴内施足基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可施土杂肥、厩肥2500-3000千克。如施腐熟的饼肥,每穴施1千克饼肥、0.5千克磷肥,与土壤充分拌匀,放在底部用新土隔开。栽植时间宜选择雨后的早春或傍晚,阴天最好。为了加速使竹成园,提早出笋,可进行高密度造林,每亩栽植100-130株,株、行距为2×3米,一般栽后第3年即可成林。栽竹的深度宜浅不宜深,一般比原入土深度再深3-5厘米为原则。

移竹前一年的秋、冬季对土壤进行全垦,深度为30-45厘米,清除妨碍竹类生长的石块、树根、塑料等。整好地后即进行开穴,宜深不宜浅。适宜的开穴规格为长1.2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

间作套种:间作套种是新建竹园遏制杂草、增加收益、充分利用地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套种农作物,也可以套种中药材。套种的农作物以豆类、花生、山芋、油菜和绿肥为宜。间种的作物应距离母竹50厘米以上,以免伤及鞭根、笋芽和新竹;间作中药材以选择管理方便、对土壤要求不严、市场价格看好的药用植物种类为宜,如白芨、红花石蒜、板蓝根、秋葵、百合、百部等;也可以间作藤本药材,如金银花、何首乌等。间作藤本药材要求对竹园进行搭架,一方面可对母竹起稳固作用,另一方面为藤本药植提供攀援物。

合理施肥:竹园施肥应该以施有机肥为主,以提高竹园发笋量,也可提高幼笋的口感和营养。施肥建议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1次。春季施肥主要为新发竹笋补充营养,提高幼笋生长量;秋季施肥主要为母竹补充营养,为来年发笋生长作好准备。施肥时每亩可撒施堆肥1000-1500千克或饼肥25千克,但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以防止土壤板结。施用方法可选择沟施或穴施。开沟时围绕竹根周边开深沟,深25-30厘米、宽10厘米,将肥料均匀施于沟内,其后盖土,踩实即可。

病虫防治

黄竿乌哺鸡竹有轻微虫害,主要害虫有竹舟蛾和竹蚜虫。 竹舟蛾又名竹青虫、竹蚕:幼虫全身光滑绿色、头红褐色,以幼虫暴食竹叶和叶鞘,1、2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习性;2龄后的幼虫受惊即坠地,但几分钟后又会重新上竹。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白天静伏不动、黄昏或晚上10∶00及黎明前很活跃。

防治方法:⑴灯光诱杀成虫;⑵利用幼虫受惊坠地习性,击落捕杀;⑶用2.5%溴氰菊脂,每667平方米4-8g,0.05%-0.1%浓度进行低量喷雾。 竹蚜虫:竹蚜虫在新竹抽枝展叶时有轻微为害,该虫群集于新枝、嫩叶上吸食液汁影响竹子生长。

防治方法:⑴竹冠喷雾法,用5%蚜虱净或2.5%功夫乳油或20%杀灭菊醋0.05%-0.1%溶液喷雾;⑵竹秆涂药法,适用于密度小、竹秆高大的竹园。5-6月用乙酞甲胺磷对水1-2倍直接涂新竹竹秆。

产地生境

黄竿乌哺鸡竹是中国河南永城特产,浙江安吉竹种园已引种栽培。 黄竿乌哺鸡竹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或坡地。适宜的土壤为酸性至中性土pH4.5-7.0。不适于生长在过于黏重、瘠薄的土壤。

主要价值

该栽培型由于竹竿色泽鲜艳,除用作笋用林栽培外,作庭园观赏竹种亦甚佳。

参考来源

  1. 黄竿乌哺鸡竹燕雀草网